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刘罡,是近几年浮出水面的青年山水画家,在各种不同的展览上,我们基本上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其基本的形态是从生命形式出发,以运动感与感奋激情的心理态势,表现浪漫的气度,而笔势的奔涌,点线面的激扬与流动所产生的美感与魅力,都漾溢着感性生命的情趣,气韵弥漫,元气淋漓。
在刘罡的作品中,气韵因动而生成,这是他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在刘罡的作品中,传统山水的遗韵已经被他“解体”,并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之中。所谓新山水画是指画家在作品中直抒个人情怀,生活感受与体验,刘罡在其中独辟一条通向“气韵”生动之路的途径;表达了多姿多彩多种丰富的“山水之性”与“气质之性”。以此为契机,可以看出在两个层面上他完成了“气韵”因动而生的过程。
一是画家直面生活现实,在感受、体验中表达那种激越的意绪;二是让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更贴近自由浪漫的感性生命形式,因而,越是表现个人意绪与独特感受,就必然显得欢快。激越于动荡,显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气息运化与韵律节奏。
与此同时,刘罡始终坚持的是这样的绘画原则:水墨——材质的规定,写意——表现的原则。这样,水墨写意所体现的主观感受是经过心灵调节之后的开合聚散与疏密浓淡的韵律感,并直接与气息相通,使整幅画面大气流畅,气韵生动。其最后的结果是,造成的意象以一种“朦胧的把握”与“不真实的原则”出现在画面上,而语言符号则显现为一种“抽象”的特点,更因为受到生命感的支配,它的“抽象”形式便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意象特点,这个意象是在水墨写意的原则下完善的。
从整体的效果来看,其笔墨元素在刘罡笔下则产生了方与圆,曲与直,粗与细,疏与密,浓与淡,干与湿,动与静,虚与实,刚与柔的对立统一冲撞与矛盾的特点,旨在造成了一种天地的神秘莫测,而其内在力量的运动与回旋,导致了水墨气韵的生成,画面的元气因而扑面而来。可以看出,刘罡总是在自己的山水创作中追求一种坚实与稳定的流动感,不展示放弃传统的抒情性与平淡的美感,他的山水画是一种朦胧与模糊意味很浓的艺术创造。他“解构”了传统笔墨符号,再按照“当代”人所理解的本质形态,重构成块、面、点、线等形式结构,而积墨,渍染,冲水则在他的作品中成为构建特殊秩序美的重要支撑点;山、水、树、木的形被随意解散,房屋被符号化,空间呈平面新特点,感性与体验、意象与抽象相伴而成。创造性地以诗意手法营造了全新的水墨山水意境,进入了自我表现的高度自由。
我最看重的是,刘罡以艺术的自觉性,以传统与现代结合或过渡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主题”汇入了当代艺术的“整体意义”,构成了颇具个人特点的水墨文本。
这个文本,在动荡、重叠、随意、自由的形式意味中体现出一种材质和色彩的单纯;尤其是意象的凝练处理,积墨成为主要的语言元素,它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有序无序之间、具象抽象之间,把率意的用笔、自由的挥洒,融入新的空间秩序之中,在体现画家个人的性情同时,展示出极强的结构性特点与表现性意义,让我们感觉到“气韵”在画面中的漫漶。刘罡的水墨山水,在总体上构成了具有动态性质的黑白世界的图景,是经过情感感受筛选,又经过艺术技巧处理的图式和符号,并随着具体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和展开而发生运动。
从本质上说,一切艺术的发生,都基于一种浪漫的想象。刘罡的水墨山水,气韵生动与浪漫的绘画内在构成是密切相关的,源于一种超现实性质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和对永恒浪漫理想的追求。就画家的作品而言,其图式、笔墨、语言、符号、点线,都从传统规范中程度不同的跳出来,获得了“意象”表现的自由,那些山川、云烟、树木、屋宇的符号状态与笔墨方式,直接表现的是一种气韵,造成这一张力的,显然好似狂放不羁的想象和自由浪漫的精神;在这一激情的支配下,水、墨、笔、纸随心所欲地运动,并在浑然整体中追求气韵的构成关系。
不同于前人的是,一批当代画家自觉地把生命感知直接转化为艺术符号。在这样的前提下,刘罡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受命,并被时代精神驱动,向着现代性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形成气韵结构,以“气韵”为支撑带来的朦胧的把握与不真实的原则,使刘罡的感性在现代意义的解放中获得了创造性的随意和自由。
水墨技巧的娴熟于生命激情的融合,使刘罡在水墨山水创作中具有力的控制和气的流动,以及东方文化韵味和西方文化结构的稳定感,并在整体中达到一种平衡,进而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视觉方式。创造,已成为青年画家刘罡的首要生存方式,他没有沿袭前人的衣钵,而是凭着生命感性与激情,去介入生活现实,去追寻现代精神,在这条路上,刘罡正完善着作为当代水墨画家的形象。——(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
作者:徐恩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