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贾方舟:安心做一回过街老鼠

  按:由于朱晓果猜测赵跃的《格子》毁容行为艺术的“幕后主谋”是贾方舟,这种猜测产生很大的误导性,最近佟玉洁撰文中“据说,赵跃的毁容事件事先征求批评家的意见的”,随后在文中大骂支持暴力的新父权主义“批评家”。可见朱晓果的猜测之言造成恶劣影响,加之当初贾方舟先生回应中没有清晰的、指名道姓的谴责朱晓果的不负责的行为,为日后佟的“据说”留下伏笔。为《格子》进行阐述与呐喊的评论文章只有贾方舟和我,事实证明我们两人在《格子》诞生之前根本不认识赵跃。为此,再次转载贾方舟的声明文章。   安心做一回过街老鼠   ——回复众网友   贾方舟   首先,我要感谢众网友读我的文章。不管诸位对我的文章取何种看法,包括误解、曲解,只要真诚、坦率、不是出于恶意,我一概欢迎。因为大家都是以网友的身份平等地讨论问题,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至于对同一件作品持完全相反的意见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量度艺术的尺子,而艺术和艺术的差别,有时比艺术和非艺术的差别还要大(此话由鲁迅曾说过的 “人和人的差别,有时比人和类人猿的差别还要大”引伸而来),每个人量度的结果不同,结论也就不同。我以为,最好的风气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尊重别人的看法。不必急于认定真理就一定握在自己的手里。   其次,我必须郑重声明,我写这篇文章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与赵跃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认识她。小果先生说我是幕后导演,高台我了。但当小果先生轻率地甩给我这个头衔的时候,不知他是否意识到,她同时也大大伤害了赵跃这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艺术家。如果赵跃是可以被他人支配的,是可以听信别人劝导的,她就不会一意孤行去做这个作品。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反对她实施这个方案。我在文章中也说到这点,我在和乙妍通话中也让她劝她的朋友放弃这个计划。正是由于赵跃不听劝阻,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才让我另眼相看,感到这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值得尊敬的艺术家。我本人确实也干过类似“导演”的勾当,做策展人就属于这类角色。但如果把一个艺术家的个人行为归咎于别人的支使,也太贬低这个艺术家的人格了。假使有人说,小果先生的这篇赢得众声喝彩的讨伐“贾导”的徼文是在别人的支使下干的,岂不是对先生的最大不敬吗?如果我们懂得尊重一个人,不必说艺术家,就不会采取这种做法。小果先生尽可以对我的观点凌厉痛快地批评,但不应该自以为是地先设一个“从幕后的灰暗中走出”的“局”,然后再万无一失地“关起门来打狗”。这恐怕就不是一个厚道不厚道的问题了。   三,善良的网友们发表了大量言论,不赞成赵跃的做法。觉得这样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不可提倡,因此也反对把这样的自残行为看成艺术。我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想法。问题是,有哪一个极端的行为艺术是提倡出来的?我一点不担心由于我的言论就会有人接着去砍胳膊断腿。那也太夸大了批评家的作用。如果有人真的由于赵跃的这个作品可能进入美术史,就会有人跟着去切臂断腿,那就不是艺术家,而是投机家。如果赵跃做这个作品,不是受到她那个不安灵魂的驱使,而仅仅是出于一种功利之心,那她就未必能下得了这个手。而我从不赞成她做这个作品,(甚至不赞成生活中的她剔发,弄得身份不明太像尼姑),到作品出来后又肯定这个作品,正是出于这样一个判断:一种内在的生存体验使她不顾一切劝阻,如鬼使神差,好像是她必需要完成连她自己也未必说清楚的一个使命。我的解读只是我对这件作品的认识,未必符合她的创作意图。   四,关于肖鲁的“枪击事件”,那已是早有定论的事,中国的现代艺术史已经绕不过这件作品。而我个人另有解读:它是90年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先声。一声枪响,暗示了女性艺术家的出场。因为在整个80年代的新潮运动中,从未听到女性艺术家的声音。但这也只是我的解读,并非肖鲁开枪的原意。   五,关于原创问题。寻求原创性,目的在寻求艺术史的意义。虽然赵跃的作品不具有原创的价值(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会另写专文,拿她与法国艺术家吉娜加以比较),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并不简单。请允许我在此引用一个网友wangwhhh的话:   “赵跃是很理智的艺术家,她的格子形状的划痕估计会有很深邃的想法或隐喻,比如:是对艺术本真的渴望,即对规矩与完美的理念的理解与表现。刀片划面是对当代艺术某些表现方式的一种不可再逾越极限的警告,亦如背负十字架的耶稣-------,格子,滴血的格子,值得让人深思的格子--------。她的行为艺术具有很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尽管痛苦,或曰自残,伤了我们的心,以伦理与道德视之,或同情,或谴责,或感动,或嗤之以鼻,但艺术还是艺术,因为艺术需要纯真,世间太多的虚荣在艺术之路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印记。若干年前的各个当代,有谁理解凡高,高更,鲁奥,塞尚,毕加索与波洛克-----等等,艺术家与公众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赵跃的艺术是理性的感觉上的升华。境界是中国的,而非西式的的翻版。”我不知道这位网友的真实姓名,他的分析是冷静的,讲的比我到位。为了印证他的观点,我在此附上我90年代初写的一篇对话体文章——《新艺术与职业观众的遭遇战》,也顺便说明我对“新艺术”的一贯主张,说明我对赵跃的评论并非心血来潮,更非收了人家的银子。   (六、七 因与此无关,从略)   本来我是把博客当作阳光沙滩,有空来歇歇的。却一不小心引火烧身,将自己变成了一只过街老鼠,那就安心做一回过街老鼠吧。   贾方舟 发表于 2007-12-05 11:27:00   程美信先生:这本来已经是一个过去的问题,关于小果的说法我曾有过回复,现转贴在此,以作为对你的判断的一个回应。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