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格物致知——新工笔艺术家姜吉安访谈

  8月29日下午,“格物致知——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2013”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姜吉安、张见、高茜、徐华翎、杭春晖、朱伟、吕鹏、金沙、雷苗、崔进、陈子、张庆等12位艺术家新创作的精品力作60余幅。正如评论家夏可君所指出,这些艺术家们一方面保持着较为纯粹的工笔语言,另一方面却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的创作和观看习惯,他们的创作在视觉结构、审美意图上都与传统意义的工笔画之间有着清晰的差异。

姜吉安

  此次参展,新工笔艺术家姜吉安展出2009年创作的4幅《两重性》及新作《新京报》。在雅昌艺术网的采访中,姜吉安谈道:

  这些作品大概是在09年的时候创作的,算是比较早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基于我对工笔画的一些思考,主要有两点:一是工笔画在整个中国艺术当中作为一个问题,它是体现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所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的链条。这个问题链决定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形态。

  工笔画发展到当下,它本身存在问题,包括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形而上的问题,系统的问题,方法论和语言、语法的问题,它是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里边作为一个语境存在的。

姜吉安 《两重性》

  另外一个是说工笔画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它与其他艺术媒介是一个有共识性的系统、语境。所以说看起来很多作品不像工笔画,不像过去的工笔画,是因为这样的一些思考在作品里。比如这幅作品叫《两重性》,探讨的是关于“线”的结构问题。我将工笔画线条本身结构作为一个悖论关系来处理,就是线既作为绘画形式、语言,它同时又作为媒介存在。

  在既定工笔画程式中,线条总是被作为描述其它事物的工具和附属物,仅仅是人和物的轮廓,人们依赖于这种固定程式,似乎离开既定程式就无所适从,这种依赖不仅锁定了艺术家,也锁定了观众感受世界的能力,艺术的程式化背离了艺术的真正价值指向。艺术是超越现实的,是与工业化生产的固定流程完全相反的事物,是与一切既定秩序分离的,这也是艺术之所以存在的唯一价值,艺术永远提供意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