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青年时期即接触到鲁慕迅先生,他语言不多,其实平实待人。后来我们在成都,在太原等地的全国花鸟画邀请展上聚会,1995年从四川回武汉途经重庆,与鲁慕迅先生一同在朋友家逗留,我听他言谈,深知先生为人直率,学养深厚。
慕迅先生曾以诗寄我,一首首律诗、绝句清新流畅,真切动人。我禁不住赞他:“真人也!”其实,他的书法,他的画,同他的诗一样,都不事形式上的虚张,不作技巧上的炫弄,而大巧在其中。和谐宁静之中是情境的真切婉恻,对人独富感染力量。
文学艺术讲究形式而又不惟形式,只在形式上矜奇炫巧自古有之,但皆为下品。因为艺术本质在于表现人,游离了对人的表现就无所谓艺术。这当中呈现出一个重要问题是,艺术表现人,与艺术家只以艺术去“表现”他人不可同日而语。感人的艺术其实都是在以艺术表现他人时表现艺术家自己,表现自然对象时也表现自己。我们虽然看到文学艺术家以文学艺术去“表现”他人而自我置身度外的诸多现象,我们不能不明白其实文学艺术表现人是不容许文学艺术家自我置身在表现之外的。画家之笔描画万物,无论方法之传统耶现代耶,具象耶抽象耶,其实是以自我之至诚与人交谈,是自我气质、胸襟、学识、教养之披露。
鲁慕迅先生是在他的中国画艺术中至真至诚与人交谈的人。我们在鲁慕迅先生的画中读出的是平静而炽热的情感,是脱出俗世功利的人格精神。
时代已进入21世纪,过去的百年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百年,未来的百年是科学技术进一步高新化的百年,人类文化偏在科技文化的道路上了,物质分析认识上的能力,物质生产创造上的能力与日俱增,成就空前,但物欲增长与对物质的追求的无度导致的并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宝贵情感的失落,这已使人类社会的本原力量---文化---失去平衡。因之,在社会全球化的时代,在生存市场化的时代,只有艺术能成为人的真情表现的绿洲,然而科学技术意识乃至科学技术的方法和功利观念已合成浪潮,冲击着艺术这仅存的人情绿洲,真情的艺术实在显得难能可贵了。
鲁慕迅先生是画家,是诗人和书法家,真挚的情感在平静地表现中形成的贞童之气统一在他的诗、书、画艺之中,成为高格调高品位。先生笔下有百象,多是活动着的心灵图象。诸多形象只在人情人性的表露、心灵的观照上有造化万物的可解性,他的艺术在于万物内化为我,语言形象只在使人进入人情天地,使人领略人的意义,获得心阔天高的超越感,享受瞬间一脱尘嚣的自由与宁静。而这首先是画家的艺术伸向自我的灵魂,即内向深入的结果。
我是艺术内向深入的主张者,内向深入是艺术家对自我内在世界的深进与披露,人的天赋情愫,文化积淀,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共同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内在世界。真善与丑恶,低俗与高尚,热情与冷峻,明亮与阴暗千差万别。鲁慕迅先生有他真挚、丰富而明亮的内在世界,这样的内在世界易使人的生活遭受曲折,但缘自这样的内在世界的艺术却是馨香感人的,富有生命力量的。
我们不要否定和忽视艺术家深入大自然,深入不同于自身活动层面的生活,但艺术家的至诚总充分表现在他向自我的深进之中,这种深进比深入自然,深入他人生活更为不易、更为重要。用灵魂写作和创作乃是血管喷血的事情,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一个真实的灵魂在对外物对象的描写中表现出来,也必是内向深入之后的事。但艺术创作是会出现功利模式的,模式化的创作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灵魂是很容易掩匿在对外在对象的肖俏的描写后面的。
生活中任何人都有自我内在世界,画家自然更不例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表露自我内在世界的至诚和勇气。光明磊落的内在世界里,丰富炽热的内在世界里是人性的篇章,是诗的瑰宝,是爱心和历史忧心乃至疾恶额之心的展现。缘自这种内在世界的文学艺术的创造,表现为文学艺术家的内在需要,用鲁慕迅先生自己的话说是“发现尺幅之中原来有一片广阔自由的天地,足以适性寄情,安身立命”(鲁慕迅:《从艺自述》)。
内在深入,感于物而发于心,在艺术中超然物外,一畅情怀,以真情入世感人,这在人情走向是失落的时代何其可贵。生活对于艺术家是重要的,但亲身经历之中对生活的感受理解不是做戏般的下生活所能具有的。生活的波折导致了鲁慕迅先生感觉的积厚,进而使他更加明察生活,也更加自信。1998年他画了一块石头,且题诗曰:“顽然一石大荒间,质自贞坚意自闲。历尽寒温颜未改,浮云乱蕊不相关。”澄怀向道,旷达之中吐露一种坚贞自守的骨气,画笔在对自然的表述中伸向了自我的心灵。这当是“天人合一”大道观的妙用,“天人合一”其实只在于人性人情表现上对自然的一种借助,鲁慕迅先生进入自然,不断书写自然,更深的层次上是他畅叙情怀的需要,是生活切身感受后的一种真率,他就是这样“身临高阁烟尘外,心向遥天苍莽间”回首人生,坦然无憾,置身高境的。
鲁慕迅先生的画境舒静而高远,语言简约而抒情。他多以中锋落笔作画,刚劲清健,造型造境得心应用。《初阳疏雨》、《芍药新芽》、《秋气》、《化蝶》、《玉兰好了黄鹂》、《绿杨堤水云乡》等作品莫不如此。
《山居图》算是他的大幅山水画,疏林红日之下是浓墨写成的茅檐小屋,恬淡清幽之中,维妙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画上题诗道:“无风庭院静,日影满萧廊。雀噪如呼我,开门纳暖阳。”山雀呼“我”,实在在画外将清幽的境界写到极致,这里虽然略带古来中国学人未来能效力于世的愁绪,但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抱合美感展现,音韵之妙,当称绝唱。
鲁慕迅先生的中国画艺术展现的是浓厚的文人精神,他的艺术气脉上有着传统文化源头,但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创造与突破。他大胆求新,在不少作品中以厚积法运用色彩,如《鹤望兰》、《鸡冠花》、《春雨》诸作品,热烈厚重而不失其雅,使你感到没有孤立与情感表现之外的张扬之气。象《绿杨堤外水云乡》,泼辣的水墨与重色之下,仍是清新淡定的意境,如同舒缓悠扬的乐章。
2001年9月于江南内象堂
作者:谈士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