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瓷说

  中国绘画以两个极端的载体被保存了下来,有至柔的宣纸与坚硬的瓷。在宣纸上,色彩与墨依靠水的浸润而产生幻化的效果。在瓷上,色与墨依靠火的粹炼而生成。

  宣纸由檀皮制成,纸就是木的柔化,水生木,所以宣纸上的图案是水留于木中的画痕。瓷是土的质变,火生土,所以瓷器上的画是火的作品。

  中国传统水墨画是柔性的,属于阴柔内敛的艺术。这种审美观有着文静儒雅的气质,虽然它内秀隽永,但可倾国倾城,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美学神思。同时我们还有一门火的艺术,就是一直伴随水墨画发展相生的瓷的作品。它也是墨色画成,有着水墨画的一切美感。把它置于几上,顿感静雅沉稳。放在琴旁,尤显大度宽容。就是放在佛像前,也有慈悲沉雄的一面。相对水墨画,它曾经是热烈的,它有着一段炙热的经历,但这种热烈在曾经了火的粹炼与曾经了许多以后得以沉淀。那种经历过的苦楚与心的彷徨今日只隐在徐徐的沉静与安详中。热情已化为一种静美,这种静美也生发为一种高雅、高品质的美感,这就是瓷的艺术。

  水与火是不相融的,但水墨画的载体是宣纸,纸的属性是木,而木生火,所以在艺术发展规律上,瓷是水墨文人画在审美上的递进,是暗含了中国朴素哲学观的美学思想。

  瓷的作品,由于从平面到立体,把绘画理念与瓷土的实体相结合,从而脱离了纯艺术的精神束缚,有了更多现世的意义,就像一个游动的灵魂具有了身体的含义。我们欣赏瓷,欣赏瓷上面的绘画作品,就如同欣赏它的灵魂,欣赏它内心的智慧与心性的可人。但我们也欣赏它的外在,器形的迷人就像美的身躯,饱满有度,挺拔有制,凹凸有韵,凡此种种,尤显美意。其实灵魂与躯体是一致的,魅人的躯体往往都有一个可心、智慧的心灵,高雅、上品的心灵又必是生成相应外形的前因。

  瓷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艺术魂灵,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念寄寓其中,使其生生相随,生生相生。

2015年1月15日

作者:乔宜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