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汇 | 画廊】空白空间 “德国式理性”的艺术机构

2015-06-14 00:00

空白空间是一个很具“德国式理性”的艺术机构,十年如一日地勾连着艺术与市场,学术与商业。它注重作品本身,反对为艺术品冠以过多头衔,贴上太多社会学、伦理学的标签。空白空间所筛选的作品都是充满活力的,这样的“作品回归作品”的态度使得艺术回归本真,而观者在欣赏作品之余可以深刻体会到空白空间的态度和理念专注的真诚。


空白空间总监田原在采访中说道:“画廊只是一个连接收藏家和艺术家的桥梁,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心态摆正,不应有抱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挖掘好的艺术家,至于将来这个艺术家有什么样的成就,画廊会清醒认识到,只要我们曾经和这个艺术家一起走过一段路程就好了。”


在成立的十年里,空白空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震荡,逐渐地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展览和经营主线。可能是由于德系血统的影响,空白空间的管理经营模式十分理性、精确。相对于大多艺术机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经营方式,空白空间的眼光更加长远,有着自己的计划。“实际上,我从我的德国合作伙伴那里学到了很多欧美传统的画廊经营方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受益的。看一个画廊必须用长远的眼光,比如五年之内在做什么,十年之内在做什么。”



Christine Sun Kim在空白空间的首次个展 “Piano within Piano like a Lunch Sandwich” 在6月13日开幕,图为展览现场。


从2008年开始,空白空间就制定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不看他的学历,而是关注他的作品。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其实在于对既定世界的反复解构,空白空间这种让作品回归作品的理念遵循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观者若是认真观看空白空间的展览,会发现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每一次的展览都具有很强的活力。同样也相对的,空白空间的艺术家也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主,多为80后或90后,譬如刘辛夷、高露迪等,空白空间并不意图通过转卖以及在拍卖市场上反复拍卖来获取利润,而是旨在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和良好的艺术生态。


王强在空白空间的第三回个展在6月13日开幕,呈现了艺术家2014-2015年的最新绘画作品,图为展览现场。



田原:所谓的销售压力,是我们必须要活下来的动力,其实这些回归到最关键的还是看艺术家创作的本身。 我们不太看市场是怎样的,我们关注的是从艺术家到画廊的变化和提高。



田原:我们的价格也是按照欧美画廊传统体系来定位的,综合考量了艺术家的年龄,作品的材质、风格、技巧、尺幅、认知度以及展览履历等。画廊在持续推广艺术家的时候,通常我们销售的价格会每年以大约 10% 的涨幅出现,我们一直按照这个轨道运行。我们的定价是与艺术家进行协商的结果。而客户方面我们画廊主要是和收藏家合作,地域的分布结构是非常健康的,一半是国外藏家,一半是中国藏家。并且收藏家的年龄段也在发生着改变,以前是四五十岁的,现在已经有 80 甚至是 90 后的年轻群体。对于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藏家, 我们所接触的大部分的人, 都有国外留学背景,实业家相对比较少,他们很少有时间面对面和我去交流,做投资、律师等职业的收藏家较多。我们看欧美的收藏实际上是从二战时候为了装饰家庭开始的,中国也是这样,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大陆收藏家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高磊《Z-051》 180×220cm 布面丙烯、 金属管 、亚克力 2014年



田原:我们每年会以个展的方式来推艺术家,每年的年初只有这一个或者是两个群展,开年的这个群展主要是为了大家过年回来聚一聚,开始进入一种工作状态。接下来我们安排的有李姝睿和刘辛夷个展、还有简策等等。今年的展讯一直排到了年底。所有的展期都是一到两个月,还是比较长的。年轻人以个展的形式来推出,会让人看到艺术家整体的创作思路,而且年轻艺术家创作作品的周期大概是一年半到两年,我们主要代理18个艺术家,艺术家和画廊之间是共同努力进步的,如果哪一个艺术家跟不上这样的步伐或者画廊跟不上艺术家的步伐,那必然会解除合约。我们其实不限制代理艺术家去参加其他机构的展览,但是,所有从画廊出去的作品,我们都会和其他机构有借展合同。今年我们新推出的艺术家里,李竞雄是非常优秀具有多元化才能的艺术家。



田原:去年参加了一个上海 ART021 博览会,我们之所以参加这个展会,是因为它的规模和举办方式。对于画廊、藏家和参展商来讲,都比较适中。很多人会认为,博览会是以“卖”为主,举例来说,有的画廊在销售方面非常好,但他不一定去参加博览会;而有的画廊可能在销售方面并不见得很好, 但他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博览会。博览会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来还会去参加,这是我们必然要走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要承担的一个责任。博览会上出现的并不只有收藏家,所有的策展人和艺术机构都会去看,并且会接触到每个画廊每个艺术家最近、最新的作品,一场博览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 “卖” , 当然, 卖得好是界定一个成功博览会的一条准则。


李竞雄《Portrait 3》 100×40×115cm 尿液 , 音频设备 , 亚克力 2014年



田原:其实,参加一场博览会的成本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画廊,例如我们去一趟香港参加博览会所需费用,以我们的作品来讲,其实压力是很大的,但是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去参与。只有这样,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在短短几天之内,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年轻艺术家在做什么。 如果单纯地只为了卖艺术品,就成了画店而不是画廊,它缺少了一个对艺术家的推广,对艺术的推动和发展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非常幸运,几乎每次博览会都能够达到收支平衡,这也是我们的目标吧!


谢帆《格物》 绢上油画 100×100cm 2013年



田原:画廊作为一个朝阳产业,这种混乱的现象出现是很正常的。出现价格的机制问题,都是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慢慢来吧,慢慢地就会有一批踏踏实实地工作、吸收先进经验的艺术家,把这个系统梳理清楚。作为画廊的从业人员,不要把画廊这个职业想象的过于高尚,画廊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机构,服务于收藏家和合作的艺术家,如果把服务做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画廊只是一个连接收藏家和艺术家的桥梁,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心态摆正,不应有抱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挖掘好的艺术家,至于将来这个艺术家有什么样的成就,画廊会清醒认识到,只要我们曾经和这个艺术家一起走过一段路程就好了。在十个艺术家里,画廊能培养出来五个有高度水准的艺术家,那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好画廊呢?(采访:邢佳 编辑:张磊 图片提供:空白空间)



空白空间总监 田原


注:文章来源于《艺术汇》2014年4月刊,原标题为“空白空间 画廊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机构”



来源:798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