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画廊系列】“口红效应”,新画廊的春天?

2015-07-09 18:44

草场地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一角

  2015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大的经济环境看,已经出现的2015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百分比首次跌破7%,中国的股票市场却异军突起,随即又急速震荡。艺术行业内,一直以来霸气十足的拍卖二级市场走入了深度调整期,一级市场却忽然备受关注——突然激增的新画廊仿佛带给人一片繁荣的新希望。

  全民创业的浪潮中,在全国的艺术中心北京,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新成立的画廊有不下30家。展览串子们可能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自己奔赴周末看展的行程里就会增加一两个要找寻地址的新画廊。这些新画廊从何而来?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开画廊?

  “口红效应”催生的画廊业春天

  在看似萧条的大环境下,按理说这应该是艺术行业的冰冻期。大的经济环境已然不乐观了,2015年上半年的奇异的股票大牛市,也让不少买家甚至藏家减少了购买艺术品的预算。明显萎缩的拍卖市场直接地呈现了大的经济环境对艺术市场的消极影响。这个时候忽然开张的新画廊,不免给人以“逆势而上”的错觉。然而事实上行业内的人都非常了解,自2013年底开始,中国画廊进入了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好的经营时期,尤其是价格偏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更是销售状况越来越好。在这个整体萧条的年景下,画廊业却似乎悄悄迎来了春天。

  经济效应理论中有一种“口红效应”,似乎可以解释近期中国艺术市场的状况。每当经济低迷期到来时,人们削减了房子、车子等大宗消费,反而有闲钱去买一些口红一类的轻奢侈品,以获得心理的安慰和满足感。另有一说是,在经济低迷导致中小资产阶级失业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女性会购买口红迎接新工作的面试。因此“口红”一类的轻奢侈品,除了具有令人愉悦的消费性,对一些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投资性。

  而艺术品作为商品,在很多财富人士看来,本来就属于“口红”一类的轻奢侈品。经济低迷或许让一些财富人士真正从自己喜欢而又不贵的美妙艺术品中获得了一些心灵慰藉,“这两年开始,真正喜欢艺术的藏家渐渐增多了”是不少画廊主的共识。另一方面,投资者们也紧紧抓住了这个从低点进入对初入市场的艺术作品进行投资的机会。

  在艺术行业内部,“口红效应”同样生效。近两三年间,二级艺术市场相对处于高位的艺术作品交易出现萎缩,而作品价格处于低位的画廊一级市场生意反而渐渐走好。当然这和中国艺术市场的成长也息息相关——中国一二级艺术市场长期倒挂的状况,终于日益显露了其弊端,市场的自我修正过程正在进行之中。“艺术家的发现、对藏家一对一的销售、说服,以及个案的研究等工作,不可能在二级市场来完成,都需要一市场来完成。”艺术市场研究专家龚继遂说。从前由拍卖进入艺术市场的买家,在对这个行业了解逐渐深入以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渐渐地走进了画廊。

  除了市场机会以外,近两年国家鼓励个人创业政策所激起的创业浪潮,在各行各业都风起云涌,创业的激情也难免吹到了艺术行业。加之拍卖业正经历国家政策上的整改和修正,也让更多的销售机会流向了画廊。

  虽然绝大多数新的画廊主更愿意强调自己创办画廊是艺术理想的驱动,或者自己准备的时间已经成熟,但外在的便利条件想必也真的为这些画廊的创立建立了信心。实际去看每一个画廊,他们创办画廊的因由和过程在相同中又有各自的区别。

【新画廊系列】新画廊经营的大格局与小商业

【新画廊系列】新资本入场画廊建构一级市场新格局

【新画廊系列】新画廊的自主创业

  外资进入内地创办新画廊

周文斗

德萨画廊 周文斗 “消失的边界”

  虽然近一年间才正式创建,但一些新画廊在此之前已经筹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比如草场地艺术区的德萨画廊。德萨画廊其实并不是一家完全全新的画廊,早在1977年,第一家德萨画廊就已经在法国巴黎建立,后来德萨画廊又相继在美国、香港又建立了若干分部。今年,德萨画廊创始人Pascal de Sarthe的公子Vincent de Sarthe又在北京创建了新的画廊空间。在此之前,Vincent为这个空间已经准备了两年。

  作为一个“画廊二代”,Vincent很早就有创建自己画廊的想法。从小生长在画廊主家庭中,艺术就如同母语一样进入了他的生命。尽管成长过程中他也在艺术之外的世界游荡过一些时日,最终他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这让他再熟悉又再新鲜不过的艺术。于是19岁开始,他就明确了自己想要从事艺术行业的想法。从21岁到现在,他一直在艺术行业中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很多画廊合作,甚至建立过一个艺术品运输公司。

  四年前,经过了多方思考,他决定和父亲一样从事画廊业。一开始他希望在美国纽约建立画廊,但美国艺术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和完整,“需要建立的画廊都已经建立了”。于是他想到了之前就给他留下很好印象的北京,北京艺术圈的活跃和生命力就像美国的上世纪80年代。因此从2013年起,他开始在北京为创建画廊做各项准备,进行各种调查,寻找艺术家,寻找画廊空间......选择2015年这个时间点,据Vincent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合适的画廊空间恰好在这个时间找到。

林菁菁

北京德萨画廊开幕展 “YOU, I, AMONG US” 图为林菁菁作品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Vincent对于画廊的发展方向已经相对比较明确——事实上从小生活在艺术家庭之中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希望选择的是具有国际性艺术语言的艺术家,人们看他们的作品最好猜不到他是哪个国家的艺术家。但因为在北京,我们希望专注地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创作出在这个时代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已经开幕的周文斗和林菁菁个展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趣味。而且非常难得的是,作为有多年经营经验的成熟画廊的新空间掌门人,Vincent希望德萨北京与每个合作艺术家建立和保持专一的代理合作。

  无论是成熟的运营经验,还是资金支持、藏家资源,德萨画廊的先天条件似乎都是得天独厚的。然而在Vincent看来他们未来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否能找到足够好的、符合我们方向的艺术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藏家转型开画廊

事实上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很多国内的画廊主,在创办画廊之前都自己收藏了很久的作品。在新的一轮开画廊的风潮中,自然少不了收藏家的身影。

cipa

希帕画廊外观

  今年3月21日在草场地艺术区正式启幕的希帕画廊,由著名的华人收藏家靳宏伟开创。靳宏伟的摄影收藏已经在世界摄影界被很多人认可,近年来,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武汉、重庆、杭州、沈阳等地举办的摄影收藏展,也让全国的摄影爱好者对他的名字熟悉起来。因为在国内各地巡展的作品就有800多件,去年11月,他想找一个新的地方存放自己的藏品,后来转念想想,或者开一个画廊也不错。至于开画廊的时机选择,靳宏伟表示并没有想太多,“大概我是那种好像从监狱放出来的人吧,没想那么多,干了再说。”

  说干就干,从去年11月开始有了开画廊的想法,到3月21日正式开幕,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希帕画廊从空间搭建、寻找经理人到开幕展览等各项筹备相继完成。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已经相继举办了“血性与狂想: 孔宁油画作品展”、“表吾意·状物形: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原作展”、“未来季:袁顺个展”三个展览。

cipa

希帕画廊内部 “表吾意·状物形: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原作展”

  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已经开幕的头三个展览中,只有一个展览与摄影有关。但是很多人同样不知道的是,靳宏伟除了收藏摄影以外,当代艺术其他媒介的作品他也有收藏。事实上除了哈里·卡拉汉以外的另外两个个展艺术家孔宁和袁顺,他们的作品之前他都有收藏。希帕画廊经理李燕玲说:“开馆第一年,我们一共安排了五档展览,体现了我们的经营理念----以摄影为主的当代艺术。接下来会有大家期待的摄影展,9月底会推出我们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展,年底会推出美国当红女摄影师Julie Blackmon的摄影个展。”

  “从短期看我们没有通过画廊盈利的压力。靳先生本身是很成功的企业家,画廊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保障。通过跟靳先生接触,我想你也可以看出,靳先生对画廊经营所要面临的挑战是有心理预期的。有这样的懂行又有实力的老板很幸运也很有压力,要更用心、更有效、更专业用地去运营画廊,年前和跟靳先生接洽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自我挑战。”希帕画廊经理李燕玲说。

cipa

希帕画廊内部 “表吾意·状物形:摄影大师哈里·卡拉汉原作展”

事实上,在当下艺术参与层面比较大的藏家和经营者,基本是自己有过艺术经历的成功企业家,靳宏伟收藏艺术、选择开画廊也和他内心的艺术情节有关。靳先生青年时代在《上海画报》工作,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成为马里兰艺术学院一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毕业后全球四大摄影图片社中的三家都与他有过合作。然而由于生活压力他转而经商。到来今天,也许是希望别人可以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当他看到一些好的艺术家没有机会实现自我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想办法帮助他们。帮助发掘推广优秀的艺术家朋友,可以是是希帕画廊建立的原因之一。

  而帮助这些艺术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的作品通过画廊的平台带到更多地方,甚至带向国际舞台。“我们今年安排了四档博览会,艺术北京、大理国际摄影节、PHOTO上海、ART021,两个摄影类的两个综合类的,都是我们觉得国内最值得参展的博览会。未来我们还计划将这些好的艺术家带向国际平台。”

  除了希帕画廊以外,今格画廊、美博画廊、北平画廊等也都是藏家个人出资创建的。“其实一边开画廊,一边收藏艺术作品,也是不错的一件事。”市场专家龚继遂说。

  综合艺术文化公司中的画廊

今格画廊

今格空间外观

  和德萨画廊一样,今格空间的创立同样经历了两年时间的准备。今格空间由几位股东共同投资创建,这些股东中大多数都对当代艺术收藏有极大的兴趣。今格空间作为今格艺术中心的一部分,由曾经在媒体和二级市场有着多年经验的蒋伟担任画廊运营总监。两年筹备期间,他们不仅将展览空间1300多平方米的完整建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还和几位重要的艺术家持续地探讨合作的问题,并逐步尝试寻找自己的发展定位。

今格空间首展 “虚空:禅意之维”

目前已经开幕的两个展览之中,充满了业界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首展“虚空:禅意之维”由国际策展人李振华担任学术主持,刘畑、马克•格洛依德(Marc Glöde)担任策展人,参展艺术家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法国、瑞士、巴基斯坦、中国。中国艺术家包括陈若冰、何翔宇、雎安奇、谭天、王郁洋、徐文恺(aaajiao)、颜磊、杨俊岭等,国外艺术家也不乏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池田亮司、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等知名艺术家。第二个展览,也就是首个个展则是由上海当代艺术馆副馆长李旭策划的“画画——谭平作品展”,呈现了谭平2014年到2015年重要作品,依然沿着他抽象艺术的发展线索进行。

我们似乎可以从已经开幕的两个展览中看到,今格空间试图呈现的既有东方意蕴又有跨文化的当代表达的艺术,但蒋伟坦言:“我们不敢说现在已经明确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并非刻意强调东方,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探索今格空间自身的文化身份。因此我们讨论的问题和整个亚洲文化的特质都有关系。”

今格画廊

今格空间 “画画——谭平作品展”

宽敞的展览空间,以及精致的展览布展,让人几乎忘记自己是在画廊还是美术馆。除了艺术家、策展人和工作人员的细致工作以外,想必几位股东充分的资金支持也是展览品质得以保障的基础原因。除了画廊空间外,今格空间所属的今格艺术中心还有一个广聚人气的藏家俱乐部。有着不错的资金支持,丰富的国内藏家及业内重要艺术家、学术支持的资源,相对成熟的国内艺术市场运营经验,看起来今格空间的未来也应当是充满希望的。然而在蒋伟看来,能否越来越明确并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严格把握展览和合作艺术家的品质,以及能否平衡中长期与短期的利益,依然是画廊未来面临的挑战。

  结语

  “口红效应”催生下,新画廊的纷纷开幕,似乎表明人们期待已久画廊业春天的正式到来。然而经济低迷期毕竟不是永久的,这些新画廊长久的发展还需要画廊人长远的计划、敏锐的观察力、踏实的基础工作以及对艺术永远保持热情的心。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周雪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