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09 11:11
“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将于2015年11月2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李义弘从1988年至近期,从媒材实验出发、十分具有可观性的“现代水墨”创作,可尽览艺术家近30年的创作历程。
李义弘,字在川,1941年生于台南,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至2007年退休,为台湾艺坛颇受尊崇的水墨大家。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美术史论家邵大箴表示:“李义弘运用变革时代所提供的各种可能和接纳各方面养分,滋育自己的创作,其绘画所呈现的面貌自然便是传统、现代和个性的自然结合……其艺术创造基于现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超越现实,有浪漫的情怀,语言融质朴与典雅于一体。”
李义弘 《北关惊涛乙未本》 94x188cm
李义弘 《北关惊涛》 188x94cm
李义弘早年拜师江兆申在“灵沤馆”门下,其水墨绘画历程可谓从传统内的变革维新走向现代性的确立。绘画创作戮力走出个人形式的新局,摆脱了旧文人画过分强调笔墨程序和满足于表现客观外貌的桎梏。尤其2000年之后,李义弘开始展现大气开阔的笔墨构成,长年热爱的摄影更成为辅助创作的重要部份。他既有科技眼、又富文人情,且致力于对笔墨、媒材、技法的开拓与实验。艺术史学者萧琼瑞将李义弘视为“民国以来水墨创作三大路向的集大成人物”,更认为他标示出一种时代阶段性的创作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义。
李义弘 《北关涛声》 94x188cm
虽然藉助摄影呈像,李义弘仍以个人长期累积的笔墨创作为主,在模写与自创中,进行主观而表现性的转化。就过程来看,他似乎有意地以“光”作画。观其风景近作,尤其以水石为题的系列,实际上便是由主题“光”持续发展而出。而他以此完成的画面,有的如散列的晶体丛集之状,或如同万花筒中,许许多多透光碎片乱序组成的无定形与非几何构造。在其近作“金色海岸”系列中,景物因为光照而形成的戏剧性对比与反差,更令观者着迷不已。著名艺评家、策展人王嘉骥指出:“虽受眼疾所苦,李义弘老而弥坚,反而藉助光学和数字影像的视觉,走出个人水墨艺术的蹊径。”
李义弘 《带着阳光的石头》 188x94cm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2月7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