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10 17:40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在我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和自贸经济+文化保税新政策的创新经济环境下,探索国内外艺术品保税交流交易的管理模式和 操作方法成为行业专家及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只是除了依托文化保税区“免税、保税、免证”的优惠政策外,目前功能单一的保税区如何让服务常态化?艺术市场 究竟需要怎样的保税区?
日前,“2015中国艺术品保税市场高峰论坛”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召开,各方专家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探讨。物流、鉴定、收藏等艺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士,从各自的立场和需求出发,给保税区如何深度利用以参考,也让大家看到保税区带来的更多机会。
保税区应提供产业链上更多服务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国际化交流、交易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卖的热情不减,但拍得的大多数艺术品却没有入境,税费、运输、储存的实际困难让艺术品保税的概念在几年内落地开花。
通常情况下,内地买家在海外拍场上成功拍得艺术品之后,会直接委托海外拍卖公司进行异地托管,如王健林竞得的毕加索油画《两个小孩》等高价拍 品,目前就保存于海外的拍卖公司。现在有了保税的相关政策,有些买家会将艺术品以“保税延伸”的方式将其存放在境内的保税区里,如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 和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存放于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中。
按照相关规定,海外艺术品进入中国境内时要缴纳6%的关税,以及17%的进口增值税,再加上其他的相关费用,整体计算下来,一件海外艺术品要想 入境所要缴纳的复合税率实际应为24.02%。这就意味着艺术品的每一次跨国买卖都要缴纳不菲的税款,这是艺术品保税的概念一出就受到欢迎的原因。
而在这一过程中,最直接的受益人无疑是艺术市场的买家。
门里集团董事长陈冬,是被艺术界所熟知的一位低调收藏家,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十五年来的收藏,吸引很多海外国家级博物馆借展。陈冬称:“保税区 的建立对于一个藏家来说非常便利,首先就是便捷,因为我们在境外拍了很多东西,但都只能放在境外的博物馆做展示,拿回来必须承受一个很高的税,放了三年都 没拿回来,另外展览展示并不方便。”
除了便捷,陈冬认为,保税区还应该提供产业链上更多的服务,“境外的修复是一个很完整的学科,在中国是零星的,只有上海、北京故宫等比较专业,对于一个庞大的艺术收藏市场来说是欠缺的。”
在陈冬看来,保税区的修复、鉴定中心的建立,对藏家而言更是一种倾向,“因为保税区不但要有‘保税、免税、免证’,还有时间和空间的便利,修复、鉴定的建立,使其能提供非常完善的一条龙服务。”
保税区给艺术市场各方带来机会
买方的需求正是市场各方的机会所在。
北京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梁亚力带领他的团队成立了相关课题组,共同研发的“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技术”已成为鉴定真伪的关键。与如潍坊银行、中国文交所等金融机构合作,梁亚力意在通过解决老大难的问题来完善艺术金融化的道路。
保税区的发展和藏家的需求也给他们带来机会,比如保税区备案保管一旦多了以后如何智能化管理?“我们现在全部用机器人管理,谁进来,我们的智能化管理就把这个人的身高、面部数据全部记录下来。”
始建于1985年的嘉里大通,是我国著名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知名的物流企业,尽管从技术和物流服务上首屈一指,但也不得不承认,国内艺术品物流仍然属于比较抑制的状态,这也是让他们看到艺术市场的机会所在。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