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十八案: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报告

2016-03-07 14:38

  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报告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码传媒学院

  龚彦 金峰

  这次提供交流的部分主题性教案和作业,是本科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中选取的,基本反映出目前学院的教学状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看到有意思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可能性和突破。

  在当代文化艺术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现实境遇中,艺术学院的教学从没有像今天那样面临更多的选择和考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没有像现在那样挑剔。综观国内、外相关院校的新媒体艺术和设计专业的教学情况,其培养目标可分为当代艺术观念、技术层面、设计制作服务等几个定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取向对学院的教学体制、理念、计划、内容、模式都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改革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学院体制和理念等办学要素受到当代文化艺术观念思潮的冲涮是不可避免的。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有6个学院,其中数码传媒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当代艺术和设计的教学平台,自2006年成立以来,从摄影、影视、动画等领域切入,正在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新媒体艺术和设计的教学和创作平台。在数码传媒学院建设过程中,学院的建设框架和立足点建立在当代文化艺术观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培养目标锁定在观念方面具备当代艺术家及设计师基本素质,对当代性有较强的敏感度和策划理念及能力,有较先进的数码技术背景,了解相关生产流程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全力为社会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次提供交流的部分主题性教案和作业,是本科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中选取的,基本反映出目前学院的教学状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看到有意思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可能性和突破。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码传媒学院

  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

  面对“吴淞口”这样一个地理概念、对于一个似乎只保留在记忆里的标志性的空间概念,它不同于我们以往的美学表达,甚至可以说它本身所包含的传统美学痕迹,在历史题材之外已经很少了。确切地说,他所传递的视觉元素的平实、生活、可以说是复杂的特点对于一个视觉表达者而言是一个考验。

  我们不得不仔细的衡量一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这个特定的地点之外还包括创作者的自我理解、个体遭遇空间的相互碰撞、媒介的认知、观念出发点、可操作性、工作习惯以及工作进程的合理安排、制作及恰当的形式、最后还有他者的自我审视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简单的归结到——你想做什么?!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的前提是研究者的专业方法所引发的信息整合系统,它对于一个特定地点的深入考察体现在他所呈现的观察纬度的多元性,梳理的翔实程度,用专业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等。

  我们借用这样的方法来创作,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只谈优势吗?)

  我们唯一的优势是自己的作为“业余身份”的考察者的视角以及我们摄影专业的能力,还有就是短短的三周时间。

  可以这样说;把 “吴淞口”作为一个对于空间的视觉审视切入口, 我们要做的就是“业余身份”的表达。这就是我们的全部目的。

  “到此一游”不是一个权宜之计,更是一个观念前提,由此展开我们的创作。今天我们把这个调查报告展示出来,让大家来检验我们对于“吴淞口”这个地理空间命题的态度,手段,以及呈现。

  我们把这个项目定义为“个体的空间认知”。

  2007-12-26 金锋

  吴淞口调查报告

  专题介绍:

  借用田野考察,对吴淞口以艺术的方式展开创作。三个星期的占据,我们只能是灌汤式的、以管窥豹的展开,我们的创作是片面的、局部的、切片式的,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立场。所以我们对此次创作命名为“到此一游”。但这只是开始,我们希望以此作为基础,为以后的创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任何专业都有优略,我们的目的是要强化我们优点,并以此为点发挥我们的综合能力,抛开固定思路、打开思维、打破原有局限,借用此项目将我们所学无限发挥。我们发挥到了什么程度呢?……有待你们的评价。

  各小组作品简介(选):

  第三小组:

  方案介绍:吴淞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只是停留在历史课本上,在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物质需求不断提升,吴淞作为曾经的军事战略要地的存在意义已经被现在的人们所遗忘。即便一度也被作为集装箱货运码头,也因为港口的水深不够达到现在百万吨级货运船的入港而再次被弃用。可有可无的鸡肋性质,就是吴淞口在我们眼中的第一印象。但它作为东海和黄浦江的交接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形势并不特别安定的情况下,吴淞口另外隐含的危险也是必然存在的。

  所以我们决定在人为制造紧张环境下对比现实中所呈现吴淞大环境下的庸懒状态,在吴淞口大量拍摄带有表演性质的夸张举动。照片大都运用闪光灯拍摄,以营造一种现场感和及时性,小组成员在其中扮演各种人物角色,制造各种脱离现实的场景气氛,同时表现出我们在吴淞时一种百无聊赖却又不得不在寻找的过程中来体现出吴淞存在的意义。大量类似照片最终会以拼贴的形式表现出来,累计的情绪会在上千张照片中呈现给观者对于吴淞全新的理解和诠释。

  第六小组:看 吴淞!

  方案简介:吴淞,作为长江入海口,经历了淞沪会战、吴淞战役等大战,往年的吴淞港,炮台不复存在。来到吴淞,找寻历史的痕迹,找寻”吴淞”。现在的吴淞,又是如何的现状态,看:吴淞! 就在身边!

  成员名单:

  登陆组:陈杰 吴瑛 严建汇 欧阳吉伦

  源:陈纯屿 李欣

  嗨 我不在:汪加仑 杨一 唐润俊

  尽:黄婷

  CC:张洁 龚磊 丁煜杰 张淑文

  中心小组:金珂卿 张瑾 韩佳延 周洁琼 程峰

  到此一游——吴淞口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我们对于吴淞口的陈旧的概念化认识(课本当中的历史)是淡漠的,哪怕是日日夜夜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它早已不再吸引人们的目光和注意。而他们关心的是此时此刻的吴淞口与他们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这次活动的目的来说,“吴淞口”也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规定情境,有可能它是任何地方。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借助专业的理念和手中的设备来记录、表达他们在所处的情境下的自我。

  金峰老师称这次影像研究课程为“游戏”和“业余”活动,而作者们本身是专业学生。就我看来“游戏”和“业余”是主动参与、乐在其中的一种表述,类似于米卢所提出的“快乐足球”,其核心是“自主”和“投入”。目的是要让他们摆脱在学习当中的条条框框。结果是成功的,他们通过作品所流露出的放松与忘我的状态,已远远区别以往概念化的作业,

  并开始呈现出了视觉张力(艺术化)。不仅没有像金老师所说的“游戏”和“业余”,反尔,让我感到 “游戏”得 “实验”;“业余”得 “专业”。六组成员的作品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和切入点来诠释、呈现那时那刻的吴淞口与他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也正是他们具有鲜明个性和趣味的作品,才吸引我了解那时那刻他们所在的吴淞口。他们的工作是成功的。

  从他们的作品和充满自信的笑容中我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表演学院教师李利鹏

  2007-11-21

  吴淞口调查展览现场

  吴淞口调查展览现场

  陈杰/《没有更好的》

  黄婷/《尽》

  韩佳延/《泡茶》

  鸟住的树着了火/它奋力呼救/声音飘过山群 传到了鱼那里/鱼起身一跃 飞腾起的河水聚成了云/云飘过山群/化成雨浇灭的了火

  鸟想感谢鱼/可随着云到河塘的时候/河已经干枯了 鱼也被晒成了鱼刺/鸟很伤心/决定把鱼葬在自己的山谷间

  它的眼泪滴落在山地上/于是山谷长出一片鱼刺状的森林

  陈梦泽/《喜悦》/主题创作

  我们7009工作室参与展览“喜悦”的作品“520x780”的创作灵感很简单,也就是表现人在喜悦时的感官变化,而笑脸便是首选了。我们认为这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而且以笑脸作为喜悦的媒介载体给人以亲切感,也易带起观众的喜悦,这是所需要达到的。虽然笑脸作为一种媒介难免给人落入俗套之感,但在表现形式方面多下功夫便是可以弥补的。经过讨论最终决定还是用交互媒体的形式来表现,比较耗时,但在互动趣味性方面可以出众。以96张(8x12)人物笑脸的嘴的矩阵作为初始界面,通过鼠标点击其中某张嘴来切入这张笑脸。这是作品的大概。但还需要一些能够抢人眼球的东西,于是我们将每张笑脸全用千余张小的嘴拼接而成,并做出随机的更具动感的转场动画与鼠标事件,这对技术方面也是个要求。

  首先需要进行96张素材照片的拍摄,拍摄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比网上拉图片会使作品更具亲和力。与被拍摄者解释说明获得理解成了比较大的难题,但经过说明与作品DEMO的展示后,大部分同学还是给予了极大的配合和帮助,这令我们很感动。搜集素材的时间比预期要长,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同时完成了些任务。郭锐文完成了交互的程式编写与整个模块的嵌套,并研究了用Photoshop中的相关功能与滤镜来做出用拼接图的效果。蔡仕磊将千余张等大的嘴的小幅图在电脑中拼至相关尺寸作为底层,一个很浩大的体力活。张乾与马玥则将拍摄的照片截取到相应尺寸并逐一进行在底层上的滤色叠加。

  照片拍摄工作完成,对照片完成最后的后期处理工作后,导入到fla文件中,我们完成最后交互的整合。设置为96个单独的Movieclip,监听鼠标事件来控制每个Movieclip中帧的跳转与层深。记得当时,随机动态遮照程式突然出现问题,郭锐文最后通过改变一下嵌套结构克服了这个难关。多余的时间加了层交互点阵作为装饰,并完成调试。

  这次的展览很圆满地结束了,“520x780”也获得了不少的好评,对此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课程指导老师彭韫老师,当然还有所有协助我们拍摄照片的朋友们,你们是我们作品的一部分,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也希望展览“喜悦”给大家带来内心的喜悦。

  黄婷/爱

  金珂卿/《一个下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龚彦,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