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运:红豆山房懒藏印

2016-06-15 14:10

  杨运所藏瓷押印及铜套印

  杨运藏“槜李闲曹”旧印

  杨运藏“槜李闲曹”旧印

  杨运自刻印《江湖上无人知我名姓》

  杨运

  1963年生,号小懒道人,别署东郭散人、懒翁。江苏南通人。自由艺术家,涉猎书画印与紫砂壶。

  1963年出生的杨运已经自号“懒翁”了,他喜欢刻印且藏印。十余年前,正是网络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最活跃的时候,论坛上聚集了一批书痴画痴在其上切磋交流,杨运隐匿其间,频频出手为同道刻印。印章成为这个虚拟世界里的真实联系。

  而今,“闲闲书话”里的人物多已云散,退回到各自生活,扮演着现实中的角色,然而一些知己之间依然一年小聚二三次,天南地北,清茶一杯,以书画 会友,以优游会友,这种纯粹的友谊实在是让人羡慕的。除了会友、游历与办展,大多的时候,杨运则躲进南通“懒屋”(斋名)中,画画、刻章、收藏、养蒲草……

  杨运藏印,既有来自家族长辈的影响,也是为了从古印章中取法,滋养自己的篆刻技艺,更有一种随缘的闲情在。杨运的父亲喜好金石书画,在父亲的影 响下,杨运很早就接触到印章,但是父亲却极力反对他从艺,要求他学好工科。即便如此,杨运依然悄悄开始了书画篆刻。十几岁开始,他自学篆刻,稍长,又有机 会跟乡前贤尤无曲等书画家学习请教,受益匪浅。

  杨运并非为了收藏而收藏。他兴趣广泛,因而“懒屋”之中集藏了不少代表他个人趣味的雅玩,从近现代书画、地方剪纸、蓝印花布到秦瓦晋砖、封泥玺印、泥模木雕、地方史料……其中最成体系的,仍然要数印章。

  “懒屋”所藏印章,不一而足。有宋元时期的瓷押印,有苏州、无锡、南通一带本地乡贤的自用印,也有出自文人、篆刻名家手笔的旧印等。

  一方民国初年的铜套印在杨运父亲手里就已在把玩,杨运从小也将其视为不可多得的玩物,拿在手中当积木玩。这种铜套印完整的现在并不多见,像五颗 大小不一的骰子,除了最小一颗六面均刻有印文,其余四颗五面刻印文,一面中空,层层相套,总计二十六面,印文各不相同,读来饶有趣味,如“热肠冷面”、 “傲骨平心”、“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见书,如遇故人”、“闲锄明月种梅花”、“一日三秋”…… 均为劝人或自省的格言、成语或诗文典故。

  杨运还收藏一批年代在宋元间的景德镇瓷押印,总计30余方,购藏自景德镇当地一位私人藏家之手。“瓷押印多用于文书、合同、契约、尺素上署名或 画记号,以为凭信。瓷押印在宋元时期存在过短暂的一段时期,很快在元代就被铜押印所取代,但它在印章史上留下了绕不过去的篇章。” “懒屋”之中分量最重又数杨运最喜欢的两方印章分别是清代苏州汉学家藏书家惠栋旧藏红豆山房珍藏印和乾隆嘉兴举人王仲瞿刻“槜李闲曹”旧印。此二者皆为青 田石平头素章,前者印章边款为“红豆山房珍藏”,印文为“月底清欢莫放传杯手”。据杨运考证,这方旧印为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代表人物惠栋旧藏,“红豆 山房”是惠栋的斋名。“他当时延请了许多治印名家为其治印,都是一时名手。”杨运表示,这方旧印不论从印文、篆刻风格、气韵都非常符合自己的审美,甚至不 惜拾人牙慧,将自己的斋名亦取名为“红豆山房”。

  后者“槜李闲曹”也是一方闲章,品相完好,色泽温润。印文为“槜李闲曹”。汉玉印风格。四面节洛神赋楷书边款,末尾有上款和落款。杨运查证,此 印作者为清乾隆举人王仲瞿。“王仲瞿是个十分另类、不得了的传奇人物,少年负才,曾受业于随园老人袁枚。”这方印章作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是王仲瞿三十二 岁时年作,上款直斋使君,经查是当时在嘉兴任批检所大使的江苏如皋人程元豸。“此“槜李闲曹”款印俱佳,印文篆刻,健朗挺拔,气息醇厚,置诸任何一本明清 印谱中也毫不逊色。”

  对于这两方旧印,杨运最是爱不释手,然而遇到这样印文与篆刻俱佳,又兼具文人趣味的旧印几率毕竟不多。它们绝非拍场上人们一掷千金争夺的标的,仅是杨运“懒屋”之中供己创作借鉴的师友。

  杨运也收藏一些南通乡贤的书画,如张謇的手迹,李苦李、王个簃、尤无曲、陈曙亭的书画等,对他来说,这些字画相比藏印更加不同,因为有的得自他 所交往的师辈,也记录着他的学艺之路,前不久他在苏州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其中有不少梅花之作,他说他画梅受影响较大的就有这些乡贤们,“有多少传世名作为 人所高山仰止,每每流连于博物馆的陈列橱前,无不发出啧啧之声。然而,那些名作在钦佩之下总觉得距自己很遥远。而陈曙亭先生,是离我最近的那座家乡的“小山”,他的一幅瓶梅,读之倍感亲切,顿生敬意。毫不夸张地说,他的画就是我的那杯茶。”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受家中长辈影响。而且自己也喜欢,十几岁开始刻印。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父亲留下来的一方铜套印。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一方王仲瞿刻“槜李闲曹”印章。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喜欢老章,好的印文、故事、名人篆刻的最好。主要还是文人趣味的东西。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老藏家手中转让,文物商店,古玩市场。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老印章500余方。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是收藏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为自己所用,爱印也刻印,整个过程带来好多乐趣。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没有人可以避免。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有可能会留给孩子。

来源:新浪收藏-藏趣逸闻 作者:陈若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