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方砚台经十几步骤 海派砚刻传承人"石上作画"

2016-08-05 10:23

  一手扶钎,一手击锤,美院的姑娘埋头叮叮当当敲个不停,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俯身凑过去,仔细瞧了起来。

  “这是石雕,一项慢工出细活的技艺。80年代,是石雕大放异彩的鼎盛时期。那时候时兴出口赚外汇,我们每年出口日本的砚台达2000—3000方。”

  这是什么概念?石雕传承人陆炯告诉记者,当年,出口一方砚台能卖到2000美金的高价,相当于日本一辆小汽车的价格。

  据了解,砚石的选材为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历史。此石料为不可为再生资源,开采一方石料少一方。“这就导致价格越来越昂贵,国内不少玩家、收藏家甚至去台湾、日本等地把当年卖出去的石料买回来。”

  师从海派砚刻创始人陈端友的徒孙陆天福,陆炯成为了第四代传人。“学这行,要有耐心,吃得起苦,每天一点点一点点雕琢,非常费时间费精力。”正因为静得下来坐得住,陆炯从1996年入行至今,已是业内出了名的“出手快”“做的快”。4年前,陆炯制作的一方21公分的砚台,在广东拍出了13万5的高价。

  一方砚台,从选坯料开始,出坯,出形,初步雕刻,细雕刻,打磨,做色,做旧,褪色,再修改……等需要十几个步骤。即使陆炯出手再快,一方精致的砚台依然需要耗时一个月。

  “石雕等于在石上作画,基本功体现在握刀,同时需要很好的美术基础。”身为上海工艺美院老师的陆炯告诉记者,“第一堂课,我让他们刻的不是图案,而是直线、方框、圆形。能熟练握刀,把它们刻出来,基本功也就扎实了。这段时间一般要2—3年,这就是与其它行业的区别,成才速度慢,前期的学习和积累太多。”

  陆炯曾带过8个弟子,其中6个是学生。不过因为生存环境,大多都转行了,陆炯表示理解,“学的时候没有任何收入,生存是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这同样也是很多的传统手工业的通病,老师傅做不动,没人传也没有人愿意学,直接导致技艺濒临失传,甚至已经失传。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要把手工艺变的很兴旺很热闹,现在最关键的是抢救,很多技艺没有市场,已经生存不下去了。而这种保护和抢救,光靠国家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政府的指导帮助,让传统的民间技艺真正的传承下去。”陆炯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让手工艺人“活”起来。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