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年4月10日展览进行至谢幕当天,艺术家丁力先生为了使这次展览的呈现更加完美,特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展览现场,安排了别开生面的“鸣凿鹫峰”现场众议群舌PK。中国抽象水墨大师友情客串策展人魏立刚先生亲临现场应答,与大家共同分享抽象艺术之魅力。
魏立刚:“鸣凿鹫峰”获得成功,值此闭幕之前日,邀集大家做一个回顾,并对中国抽象艺术的问题展开对谈,再次沉入丁力的池潭境里,分享他的喜悦、经验、密招以及坚强信念。丁力多姿之历练,艺术创造的灵感养殖的相当锐利,攒足了的佐料都快溢出来了,所以他要宣泄,要倾吐,并揣着炽烈的梦想,要建造自己的虎踞龙蟠,风雨烟云。他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抱负,他将继续锻打,已经掀开的大幕,将会怎样地发酵,弄得波澜叠荡,让我们踞土塞而观钱塘之潮吧……
丁力:大家好,我的展览今天是最后一天,让我感动的是十五天以来,每天都会有很多热情的朋友前来捧场,这期间得到了艺术家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认可,媒体效应也非常棒,初步统计至少应该有一百万人以上了解了这次展览,我的策展人魏立刚是我的挚友,这次展览他完全是为我友情客串,真是关键时刻见真情,展览到最后时刻,还提出了这个活动建议,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么多人能在现场参加这个众议群舌PK互动活动,目的就是让观赏者参与进来,与抽象艺术做近距离对话,让更多的人了解抽象艺术,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意提问各种相关抽象的话题,我们会异议解答。
观众1:您为什么要在今日美术馆做这个展览?
丁力:我认为做这样的展览,应该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所向往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让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我的展览在某种程度上跟其他艺术家有所不同,就是不愿意在初级阶段时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更不愿意伤及到观众的视觉,因为每个成功者背后都要经历不同的坎坷,所以不值得一提,同样也不应该让观众陪你去成长,我认为,应该是当你的积淀、你的能量、你的感悟都达到一定成熟的高度,再出手来做这样的展览,达到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按现在的呈现来看,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我预先想要到效果,甚至还有超越。
观众2:丁力老师您为什么要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丁力:再现客观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讲,必须要懂得开拓创新引领时代,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永恒,这两年抽象艺术已回归到它的母体中国,可以说抽象的鼻祖是中国,由于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传承与再现这个层面上,为此我很担忧,因为抽象不仅仅代表艺术家本身,更多的是它能代表时代的进步,世界上第一个画抽象的人是康定斯基,他是从照相机的发明后就开始了,因为他认为照相机可以替代的,再去画写实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说白了就跟画照片一样,当然传承经典固然需要有人去做,但是少数人代表足以,如果执意去效仿古人,那绝对是一种悲哀,社会终将会把你遗忘掉。
观众3:丁力老师看您的作品很喜欢,又这么丰富,想问下您是哪儿毕业的?
丁力:你这个提问很有趣,因为很多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可以直接告诉大家,我哪里都没毕业更不会受各种流派的影响,完全是靠自己的天赋在创作,从小就很少看书,一切理论都是在创作过程中领悟,早在十几年前经常会因为没有进过美术学院,而感到人生是个缺陷,近年来恰恰相反,反而会因为自己没经历科班学习感到自己很庆幸,大家可以通过我的作品就不难找到答案,因为我的作品是随性的、自由的、奔放的,是在用情感的强弱来掌控作品的节奏,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观察与思考进行创作,其目的就是想唤醒人们生命中所有事物之间的关联感。所以说哪儿毕业根本不重要,说白了艺术就是拿来玩的,只要自己觉得顺手,那就尽情的去玩儿,怎么爽就怎么玩。
观众4:丁力老师看您的某些作品跟国外的一些作品有些相像,您能说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丁力: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必定中国人对抽象的理解还比较浅薄,这还需一个很漫长的认知过程,普遍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我在最初创作时就已经考虑到了怎么区分于西方抽象,之前我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分析发现,西方所有抽象元素基本都源于人体、风景及静物解构而来,而我选择了中国五千面前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来作为我创作的元素,正如著名批评家王瑞芸为我写得文章提到:“丁力的作品,看似一副西方面孔,当你仔细稍作分析,就会得知他体现的是一种东方的民间精神”。我的雕塑刚才也有人问道,最近有朋友在美国看展见过类似的,我跟他讲,作品只能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我们表达手法及体现的思想不同而已,很多朋友对我的雕塑非常认可,并肯定我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语言,认为我一出手就是大师水准,实际上全世界所有的媒介早都已被用的淋漓尽致无所不能,我们决不能因此终结,比如油画,同样的画布、颜料、画笔,难道我们就不画油画了吗。
观众5:丁老师你的作品我看不懂,我想问问您怎么欣赏你的作品?
丁力:一般来讲大家都会用一种常态的欣赏方式来看,比如去画面中找一些具象的影子,或者去看作者的生平履历,这显然就违背了欣赏的本意,严格上来讲好的作品如果能让人进入记忆,那比记住作者是谁更为重要,欣赏抽象作品必须要用心灵去感受,你必须要进入到作品的本体,冥想般的去感受观赏之后的哲学思辨。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就好比喜欢看歌剧与喜欢看二人转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难拉近距离的,一个高雅反之传统,你提这个问题,我无法教你你怎样欣赏,这只能靠你自己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会喜欢上抽象作品。
观众6:丁力老师看您的作品都充满的激情,请问下您的创作灵感是从哪儿来的?
丁力:问的好,说实话一般艺术家一年当中也来不了几个灵感,有些还得需外界的刺激进行创作,每次创作之前都要酝酿很久,为其命题再进入创作,这期间要经历很长时间方可完成,我想说的是我的作品截然不同,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没有灵感而感到困惑,比如我在展览之前就连续创作了一百多副风格迥异的作品,这显然在常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当然每个艺术家灵感的源起都有所不同,那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是源于自己丰富的生活及对所有物质的大量植入,尤其是在创作时必须要听音乐,不同的音乐节奏及每个音符,都会在我的大脑里把它们转换成绘画元素,然后开始创作,我的作品都是即兴的,每一幅都必须在情绪高涨时才可挥笔,在我看来,没有激情的绘画,那不叫艺术。
观众7:丁老师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努力,这个展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想请您谈谈感想?
丁力:对于我来讲这不算是什么梦想,正确的来讲应该说,今日美术馆这次首展,对我而言应该只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接下来还需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我,相信不久会让自己的作品真正可以影响到这个时代,让自己独具东方精神的抽象作品,能代表中国真正进入到国际舞台。
艺术家尹墨现场感言:丁力老师的抽象表现反映的是他本人真实的情感世界、精神状态和艺术主张,非表象诱惑,是回到绘画、雕塑本体结构和视野的呈現,直指人心!画面透露出的冲击和张力是丁老师对生活和艺术饱含激情的思考;他的雕塑沒有钢铁的冰冷和疏离,反而是亲和与溫度,是可以被抚摸与之交流的。所以丁老师的作品是具精神品质和哲学內容的,而非空有外形图象、纯形式的裝饰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