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古典画动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浙江大学艺术系2014级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沈华清老师的指导下耗时一月,通过对中国历代美术精品之作提炼元素的动画处理,为观者呈现了一个动态的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沈老师希望借该动画的制作让学生能够练习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并行。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宗日文化,高12.5厘米、口径22.8厘米,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由宋代画家范宽创作,画中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蹄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
——米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陈丹青曾这样评价画家王希孟:“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写生蛱蝶图》卷,北宋,赵昌绘,纸本,设色,纵27.7cm,横9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蛱蝶的形象最为传神,作者逼真地刻画了蛱蝶之翼薄如绢纱的质感、绚丽斑斓的花纹和蛱蝶细如发丝的根根须脚。传神的笔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底,使本图成为研究古代蝶种的形象资料。不愧有“写生赵昌”的美誉。
▼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为清代画院画家所作。内容为一年十二个月(阴历)春夏秋冬民间自然生活风景。画工细腻、设色艳丽、透视合理,每一幅画均有人物、亭台楼阁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