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梁翰之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专业:国画系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陇西遗韵
国画179×144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城市
国画179×142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北邙苍苍
国画181×184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陇西遗韵
国画179×144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城市
国画179×142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作品名称:残存系列—北邙苍苍
国画181×184cm纸本设色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残存系列作品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写生过程中萌发出的创作思路。作品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基础,通过人的活动迹象及不同文化特征在现实当中的体现,表达现代文明语境下人和自然的共生状态。画面的建构以生生不息的哲学观点为根基,以传统的取势办法为立足点,挖掘适合当下审美需求的意境表现。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王保安教授
艺术家简介:参展经历 2016年,“由北向南”—王保安博硕研究生江南园林写生展。 2015年,《狮子林写生》入选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写生展。 2015年,《园林写生》入选第二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 2015年4月,作品《园林写生系列》获西安美术学院“状态•真 实”研究生习作展“最佳创作奖”。 2012年,作品《青城小趣》、《春溪图》入选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 2011年,作品《天然图画》获首届“艺术•新生”作品展二等奖; 2009年11月,作品《山水》获“雁塔杯”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 获奖情况 2015年,获西安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15年,作品《园林写生系列》获西安美术学院“状态•真实”研究生习作展“最佳创作奖”。 2011年,作品《天然图画》获首届“艺术•新生”作品展二等奖; 2009年,作品《山水》获“雁塔杯”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 2009年,获国家奖学金,获学院一等奖学金;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