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姓名:董黎琼
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专业:国画系
作品名称:禅院
国画210×300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作品名称:大兴善寺
国画97×138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作品名称:楼阁图
国画180×180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作品名称:禅院
国画210×300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作品名称:大兴善寺
国画97×138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作品名称:楼阁图
国画180×180cm纸本水墨创作年代2016
作品故事:寺,梵文为“僧伽蓝摩”(意为众僧居住的园林),简称伽蓝,又称“阿兰若”(意为寂静无苦恼烦乱之处),简称“兰若”。作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对寺院题材作了深入考察与研究,对寺院中红色的院墙苍老古树交相辉映所产生的静谧素净之意境深深吸引,作品画面中试图通过古树枝干间的穿插及留白,结合横向的寺庙建筑构图寻找一种新颖的构成关系。运用高古的树木形象和纯净的黄色表达出作者对于祥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导师评语:指导教师:赵晓荣
艺术家简介:参展经历: 2015年师生写生展 2015年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月展览。 2015年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真实状态获最佳状态奖。 2015年陕西省 第五届高原高原中国画展入围。 《禅院》210cm*300cm,纸本水墨,2016年创作 《大兴善寺》97cm*138cm,纸本水墨,2016年创作。 《楼阁图》180cm*180cm,纸本水墨,2016年创作。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黄桂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