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尖的彩虹——程亚杰环球艺术朝圣记》第66回——演艺事业

  令亚杰始料未及的是,他以绘画为“媒”,结识了香港电影界大牌余红,重新燃起了对演艺事业的热情与兴趣。与绘画的个性化操作相比,电影简直就是一个工程。工程的总设计师一个是制片人,一个是导演。导演要看制片人的脸色,制片人要看市场的脸色——无论你的电影艺术性多高,演员阵容多强,最终还要看有没有观众,有没有票房,这才是电影的硬道理。自从有机会跟随余红讨论剧本、说戏,亚杰便亲身感受到剧本的语言魅力是吸引观众的至关重要的手段。

  在天津人艺工作时,他为了设计舞台美术和服装,曾阅读过一些话剧剧本。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台词味同嚼蜡,而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台词,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才能将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有一次,余红在片场谈到她投资的电影《霸王别姬》,亦印证了亚杰的这一认识。

  “我拍电影,首要标准是它能否感动我。”余红对亚杰说。

  “这么说来,《霸王别姬》一定有什么东西感动了你?”

  “没错。坦白说,过去我对同性恋有很大成见。看了《霸王别姬》的剧本后,我好像忽然理解了这种情感,觉得它更像一种错综复杂的情谊……”

  《霸王别姬》之后,余红与陈凯歌二度携手,投拍了陈红主演的电影《风月》。

  后来,这部电影因票房遇冷而告失败,也为两个人的合作画上了句号。但对陈凯歌来说却有一个意外收获——与陈红一见钟情,终成眷属。

  有一次在拍片现场,C导对亚杰说:“别看余红对你这么好,她严肃起来很吓人的!”

  “都说你脾气大,我怎么没看出来?”亚杰半开玩笑地问余红。

  “对,我是脾气不好,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尽量不让情绪发泄出来。”

  的确,在亚杰眼中,余红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个爱训人的女强人,至少他没见她发过火。其实,她很少干涉导演的工作,每次她都坐在观众席上,偶尔在监视器前,像个普通观众似的静观默察,享受着被打动的快乐。只不过,她是个处事果断的人,很有决断力,很有韧性,而且,压力越大,她的弹性就越好。

  1998年春,亚杰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办个人画展时,忽然接到余红的电话,催促他赶快回上海。

  未完待续。

作者:杜仲华,昊文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