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笔之间

2017-11-12 23:01

  这是一次尴尬却让人受益匪浅的采访。尴尬,因为在见面后的短短十几分钟之内,我之前所做的所有准备以及所预设的所有问题,都被周洋明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统统否决。他微笑地看着我,突然间,我有些手足无措。是的,搬弄学术上的概念、术语,赋予作品似是而非的深度并将之置于庞大的艺术史体系中,这是我所擅长的。但很显然,这次我碰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早已厌烦了我们这种习以为常的文字游戏。“不妨去看我的作品,那里有我所有的秘密。”

  当然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感官刺激、样式噱头,所以当我们站在周洋明的作品前时,我们是有些不知所措的。他画了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我们急着去分析构图、形式、色彩,急着去画面中寻找可讲述的故事。如果我们还熟读中外艺术史,那么我们一定在大脑中飞速地寻找着相似的画面。但是,现在,忘记它们,请放下这一切。静下心来,慢慢地去感受,慢慢的去看。

  有人看到了深刻,有人看到了平淡,有人看到了丰富,有人看到了简单,有人看到了瞬间,有人看到了永恒,有人看到了佛家的六道轮回,有人看到了在神面前人之为人的尊严…… 你能看到什么?当然无论你从他的画中看到什么,都无可置疑画面所呈现的一种真实。真实才是人类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一种无需矫饰的自信与坦然。

  如果说人有三性,神性、人性和动物性,那么周洋明的作品无疑是处于神性范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是本质的东西或许就越是难于诉诸具体的语言形式。所以当具象无法满足于周洋明的自我表达时,我们便看到了周洋明的这种返璞归真,这是拈花一笑般的了悟,也是一苇渡江般的智慧。

  画面中的每一笔犹如胎儿脱离母体,从这个角度看,画面中的每一笔又何尝不是艺术家的另一个自己,或者说画面中的每一笔都是周洋明的幻化。他的压抑、痛苦、幸福、欢乐,被他统统熔进画面里,然后修成一个沉默的一笔。所以我们才会在一笔之间看到无数微妙的变化和这种变化中的重复与统一。

  他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属神的无始无终的世界里,在每一笔不断的变化与重复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哪?这显然是个无解的难题,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寻找?这就是人的神性,是人在神前所要保持的尊严。人如一支芦苇,何其脆弱,但人却依旧比这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要高贵,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由此看来,这种寻求又何其伟大、何其悲壮。

  “空能应物”,周洋明的这种寻求,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更为本质的世界,那里蕴藏着人类内在的生命秩序。相对于这种本质,形式不过是涂脂抹粉,故事不过是道听途说。我们在这个本质世界里,发现自我,辨认自我,看到人之为人的喜悦与哀伤、幸福与无奈。如果在镜子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动物存在的我们,那么在周洋明的作品中我们便看到了作为精神而存在的我们。

  所以周洋明的作品其实是一种内在的生命体验,他在这种体验中,度己、度人。周国平说:“‘生命’是一个美丽的词,但它的美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掩盖住了。”当我们沉浸在这种琐碎而不自知,或以这种琐碎为借口应付人生,甚至以这种琐碎沾沾自喜时,麻木的我们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什么?佛渡有缘人,你是那个有缘的人吗?你可对自己的生命真正负责?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小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