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永乐大典》亮相国图 观众可现场临摹书叶

2018-02-10 10:21

年逾600岁的《永乐大典》部分珍品8日起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观众可在现场临摹书写《永乐大典》中的书叶。

本册《永乐大典》中的“凌花双龟背”图在建筑大师朱炳仁为国家典籍博物馆设计大门时采纳。钟欣 摄  本册《永乐大典》中的“凌花双龟背”图在建筑大师朱炳仁为国家典籍博物馆设计大门时采纳。钟欣 摄

有着“中国古代最大百科全书”之称的鸿篇巨著《永乐大典》,于明朝成书时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目前所知存世仅400册左右,其中有224册为国家图书馆收藏(含暂藏台湾的62册,新入藏1册)。

此次展览展出了1983年从山东掖县发现并入藏的一册《永乐大典》。工作人员介绍,此册发现时书的天头地脚部分已被裁去做鞋样。幸运的是,当时的农家妇女虽不识字,但从祖上因袭的敬字惜纸的传统,使此册《大典》的内容得以完整保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册中的“凌花双龟背”图在建筑大师朱炳仁为国家典籍博物馆设计大门时采纳。

另外展出的一册于2007年自海外回归。当年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意外发现加拿大籍华人袁女士手中藏有一册《永乐大典》。专家组四次鉴定,认定其为明嘉靖年间《永乐大典》写本的零册,且尚保存明代包背旧装,前后书衣完整,品相良好。此后该册成功回归祖国,入藏国家图书馆,为海外藏中华典籍以各种形式回归并加以保护起到示范作用。

小朋友现场展示抄写成果。钟欣 摄小朋友现场展示抄写成果。钟欣 摄

此外,近十年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还将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大学的图书馆馆藏共计57册《永乐大典》影印出版,以此方式实现回归。

此次展览特别之处在于,国图从馆藏《永乐大典》中挑选出一些寓意吉祥、贴近生活的书叶,制作成抄书叶,供观众现场誊写临摹,以实际行动与国宝交流。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永乐大典》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其本身就具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意义。举办此展览意在让更多人了解《永乐大典》,让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2日。(完)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