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种罐式叫壮罐

2018-03-31 22:15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壮罐通常以一对形式出现,首见于明永宣时期,其器型源自西亚金银器,明代宣德时期壮罐制品釉面肥润,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仿制,以青花器为主,清中期时亦有粉彩品种。清乾隆年间的仿制壮罐釉层匀薄。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均有烧制壮罐。

  壮罐的用途一直未曾为各种陶瓷论著所提及。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传旨,着唐英照样烧造逪冠架用,不必落款。一件随大运呈进。于十四年五月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民间藏界多曰其用途为装茶叶之用。也有古代文献:“壮罐是兼陈设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它本来功用是承装‘逪’。逪,计算用的筹,《说文·竹部》‘逪’,长六寸,计历数者”的记载。

  如这只清代青花山水纹壮罐(图1),唇口、直颈、窄肩、直筒腹、圈足,青花山水纹饰。通高30、颈4、足径2、口径12、底径11厘米,器身绘山清水秀的纹饰,器型规整,画工精细。

  再如早前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推出了一对清乾隆茶叶末釉壮罐(图2)。该壮罐高30厘米,圆唇,折肩,长直筒腹,其下回收,圈足与罐口对应,约略外撇,轮廓优美,附有宝珠形钮盖,造型大气。器身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质滋润失透,黄褐色中闪烁金色斑点,灿若晨星,典雅高贵。器物底足釉层尽头呈锯齿状,足际涂有铁褐色护胎釉。器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该器器型端正,釉色古朴,时代特征明显。目前所见乾隆茶叶末釉器以荸荠扁瓶为多,壮罐则较为少见。

  传世壮罐大多为清中晚期所作,有青花、粉彩、矾红、茶叶末釉、青花釉里红、豇豆红、珊瑚釉、晚清浅绛彩、松绿石釉等品种,还有的有描金工艺,还有的绘博古图纹饰。壮罐上题材祥瑞,色彩丰富,色调雅致,画工细腻。如今明清时期壮罐的拍卖行情升温,单只大约10万元,一对25万元左右。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家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