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28 15:24
古筝艺术在中华大地已经传承了2500多年。据权威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学习古筝演奏的人数,在全国范围内仅仅少于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数,位列所有乐器的第二位。古筝艺术的普及,以及至今取得的成就,与古筝艺术家们的辛勤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章英,就是这样一位把古筝艺术传承当做自己最重要的职责,长期活跃在古筝艺术一线的古筝演奏家,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培养出一些古筝艺术的优秀传承人。
记者:章老师您好,能介绍一下古筝艺术的特点吗?
章英:古筝艺术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现在,古筝艺术早已跟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中正平和、清微淡远”是每个古筝人所追求的境界,但想弹出这种神韵却很难。学习古筝,要有恒心,不能急于求成,欲要学琴,先要修心。
记者:那您是如何成为古筝艺术家的呢?
章英:作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人,我个人的艺术发展其实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身演奏技术的提高与创新,第二个阶段则是致力于把古筝艺术与其它乐器相融合,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我根据个人演奏特点,结合传统演奏技法,在古筝指法的速度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从而让乐曲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让人耳目一新。而在第二个阶段,我组建了名为“柒月”的室内乐组合,采用中西方三种代表性的乐器--纯净悦耳的古筝、婉转深沉的二胡和优雅美妙的小提琴混合构成,实现了中西方经典乐器的完美融合,让古筝的演奏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记者:那您能介绍一下“柒月组合”吗?
章英:当年这个组合的成立有点巧。2010年时候,我的好朋友,小提琴演奏家沈远远从海外学成归国。我们关系比较好,我就拉着另外一个好朋友——二胡演奏家梁丽丽,三个人一起练琴。有一次练琴之后,我们突发奇想,想把我们三个人的乐器合在一起做一个组合。于是,“柒月”组合诞生了。中国民乐乐器演奏相对独立,和声的效果本来是很有难度的,再加上一个西洋乐器小提琴,想合在一起就更难,国内外也没有这三样乐器重奏的先例。为了有适合三种乐器一起演奏的曲子,我们又请我们省内著名作曲家汪锋先生为我们写了一首三种乐器的重奏曲《月湖诉》。2011年,在磨合了将近一年之后,我们“柒月”组合在逸夫剧院举行的中秋民乐专场演出中进行了表演,演奏的就是《月湖诉》,获得了现场观众、专家的热烈好评。
此后,在2014年,为了参加当年的浙江省音乐舞蹈节,汪锋老师用一个月时间再次帮我们创作了新曲《涌动》。我们3人加紧练习了一个月,之后,在9月2日举行的省音舞节决赛中,“柒月”组合一举拿下本次比赛的演奏、作品和团队三项金奖。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做出创新的同时获得这么多荣誉和肯定,之前也是很少有的。
记者:“柒月”组合成功后,您对古筝艺术的融合之路有没有新的感悟?
章英:古筝作为古典艺术,必须要创新才有出路。但是这个创新,必须是有传承的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古筝艺术。
在我学习演奏古筝的过程中,我个人也经历了古筝艺术的一些发展阶段。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古筝的发展一度向着“流行风”而去,抛开了传统的古筝演奏的方式和技法,追求一种“潮”。但那样的古筝演奏,没有继承也就没有生命力。在“柒月”组合成功之后,我更加坚信一点,那就是古筝艺术的发展,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我后来在做更多古筝相关的其它工作中坚持的原则。
记者:那您能具体说说您在其他工作中是如何坚持古筝艺术的传承的吗?
章英:举例来说,近几年除了演奏事业之外,我还被国内外多个大赛邀请担任评委,例如:2015年和2017年,新加坡国际华人民族乐器艺术节及大赛聘请我担任艺术顾问及评委;在2016年举办的大阪神户国际艺术节中,我也受邀担任古筝演奏比赛的评委。
评委工作看似简单,就是现场打分,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以多年的古筝演奏经验为基础,给出十分中肯的评审意见,这样不仅是对大赛负责,也是对参赛者今后的发展方向负责,更是为古筝艺术更好地传承负责。我们这些专业评委,一直坚持有影响力的大赛必须要能体现古筝等古典乐器的传承与创新。所以目前各类的大赛中,选手都会现场演奏两首曲目,一首是规定的古典曲目,一首是自己创作或选取的现代创新曲目。我们在打分时候,会根据选手在演奏时表现出来的对技法和音律的理解,来判定他对古筝传承和创新的水平,然后综合打分。
其实,在担任一些大赛的评委的时候,我还发现了目前我国古筝艺术传承上的一些问题,我也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这些问题,让古筝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记者:比如说哪些问题?
章英:例如,国内很多地方,作为古筝艺术传承最重要的环节--基础古筝教育,做得并不是特别好。
除了是一名国家一级古筝演奏者,我还担任多个古筝相关协会的重要职务。2006年我就受聘于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出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0年我又受聘于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出任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在我还同时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的理事。
我需要经常参与这些协会的各种事务:比如协助主持开展协会日常工作,协助组织实施协会年度工作计划,协助会长召集和主持本社团理事会等等。但正是这些工作让我认识到,作为古筝艺术的传承人,我应该利用这个平台,为古筝的传承办些实事,例如,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文化厅等单位合作,创办了“群星杯”浙江省古筝分级大赛,为古筝传承寻找后来人,而我历次都在这个比赛中担任了评委和组织等工作。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少小选手,没有得到非常系统、正确的指导和训练,所以他们的专业水平差异会比较大。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口传心授”,我感受到我肩上对于古筝传承的责任更加重。
记:您是如何致力于改善这种情况的呢?
章英:既然传承的问题出现在基层教育上,那我就去基层教育一线改变这种状况。艺术“去伪存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渴望知识和艺术的孩子,接触到最正宗纯粹的艺术。
为此,近几年来我跑遍了浙江全省。我自己在绍兴有一个授课点,对于那些真心想学琴的孩子,我会用心去告诉他们,古筝是什么,如何才能演奏好古筝。同时,我也会利用我在协会的职务,大力倡导开办正式的古筝训练及综合艺术修养培训班,有针对性地为各位学员答疑解惑,让每一位学员都突破现有技术问题,学习到更加规范化的演奏,以及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这几年,我也亲自培养了不少学生,去年我的两位学生以艺术总分第一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看到这些年轻人能有进步,我就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才是古筝艺术的未来,有了他们古筝艺术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