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2018-09-09 00:00

2018年9月8日,杨迎生个展“循迹”在东京画廊开幕。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作为上世纪80年代“85新潮”中的活跃分子,杨迎生顺着当年的出国潮去往英国,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在伦敦从事油画修复的工作,杨迎生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但是对于艺术的追求却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对于油画修复的从事令杨迎生深知材料和工序的变化一直影响着艺术的发展。颜料第一次被装入锡管,解放了绘画只能在室内进行的桎梏,从而使得写生走向室外,开启了印象派的篇章。在数码时代如何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如何突破自己的课题上,杨迎生反复试验了十多年终于发现了一条繁琐又独特的道路。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杨迎生在跟栗宪庭讲解创作心得
杨迎生在跟栗宪庭讲解创作心得
栗宪庭仔细观赏杨迎生画作
栗宪庭仔细观赏杨迎生画作
此次展出的作品乍看是传统的水墨介质,实则是独版的艺术微喷。杨迎生将修复油画的颜料泼于画布之上,再用工具进行涂抹刮擦创作出理想的形态,随后用高清相机拍摄存档导入电脑,进行图片处理,最终微喷成形。这些复杂的工序除了来自于十多年前某一次偶然清洗画板时揭开画板发现的可能性,也源于一直对于数码时代的艺术创新的思考与实验。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此次的展览准备十分匆忙,8月29日来到北京之后,杨迎生紧锣密鼓地把先前的很多创作素材在电脑中进行在创作,就地微喷了大部分作品。他形容这些素材是“事故型的碎片状,不成道理没有意识”,在再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往山水的样子制作,制造出空间环境。2009年的一次回国在朋友家看到历代山水的黑白笔墨给予他灵感。他还细致到展场每一展射灯的光线调控,用他的话说“要inviting,要引人入胜,要沉浸,不要那么直白那么亮”,幽暗的氛围有助于引发观众的共鸣。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着重于在后期用电脑软件再创作,是否模糊了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界限?对此杨迎生也持有自己的观点。“设计师用电脑依然是在设计,而艺术家则是换了一种工具进行创作。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电脑提供的便捷使他可以脱离地点的限制随处创作,杨迎生指出这又回到了最开始材料的进步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的探讨。
水墨或微喷? 杨迎生用事故性的碎片再建空间环境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10日。

来源:HI艺术 作者:郑啸川 图片提供:东京画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