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涯快意——读海钟旅欧写生

 

 

林海钟从欧洲归来,带了一批写生的画。实际上,此前的一个展览中,已先睹了他捎回的写生。仅其捎回之举,就格外让人怀一种觅鲜的揣想。这种有如远方来信式的笔迹,带着实地现场的行旅生活,传递某种正在进行中的气息,仿佛一面正在放飞的风筝,风筝的那一端仍攥在作者的手中,真正的放飞还在继续。这是陌生了多年的期待。

 

海钟的旅欧写生中蕴着一种行走天涯的快意。欧洲的风光我们都见过,海钟的所游之地也许我们都到过,但画中的风情却格外让我感到新鲜。那些古迹建筑沐着流风,仿佛被远方的一瞥所激活。这匆匆一瞥并非从一个固定的观看点上相望,而是一种流动目光的聚合。那目光既看整体,又见细节;既看到秋林的森然,又看到柔条的姿态;既看到楼院横陈的气势,又看到窗扉柱头的装饰。我们常说,目光如水,是说那目光如水般拂过那被目光所触的景物,于是这些景物有如渡筏,被水推行着,仿佛在行走,载沉载浮,时隐时现。

 

目光如水的另一种含意是目光本身如水般游动着、浮涨着。我们由此看到墙基之下的矮树,而这矮树实际上在所谓的透视中是应贴在墙上的;我们又由此看到墙上层层叠叠的内院,而这内院实际上是要登高俯望方能洞见的。正是这般目光上下自由移动,层层叠叠,让景物树立起来,形成一种绘画平面的单纯构造。海钟让我们同时看到了梯子的两面,看到石头与石柱横陈错叠地生长着的组合,所有这些都在一种平面化的节奏中悄然成形。

 

这种平面化的显形让我们只看到中景和前景,并以走笔的起兴,跃入一种想象的高度,欣欣然排布着所见之物。在海钟的题为《葩里彩虹》的长卷中,我们更感到这种平面化的欣然布局。那塞纳河水是从画面上方而不是所谓透视的“远方”顺流而下;我们看到水岸边层叠的屋顶,这长廊般的屋顶揳入横排的街墙,围合成小广场;那广场上的栏杆不期然地化入墙门,街道河流此隐彼显,各种窗门布满了画面,接着戛然而止,树林一排排地序列着,排水与方碑映显其中。所有的一切都有不尽之情,却不曾有远端的描绘。这个空间是海钟以景物的相见为起兴,在胸襟里生长和兴会起来的空间。人的心襟是否有背景,是否只若所见之物长廊一般的排布和此时此地、物随心转的铺陈?在这里,海钟让我们看到他正如何在看,那笔,那墨,信手拈来,点到辍止,应和着某种行游者的兴怀。

 

在巴黎,海钟没有语言。一个一句外语都不会的人,在巴黎和欧洲生活了三个月。靠什么?靠的是眼睛,用眼睛探四时,瞻万物,感阴晴,应思纷。这眼睛还常常会带着主体,飞向目光所及之处,到那里去应会景物的变化,回答心思的发问。这是一种中国式的观看的起兴。在景物的深处,有着作者“来此一游”的趣题;那柱头上的雕塑仿佛悄然苏活。在《葩里彩虹》的中段,有一阙景象一定错将威尼期的水城风光夹入其中,但也许这正是他行笔天涯的发问。这发问恰在此时将远方的景物拈合在一道,欣然相会。这不是一种错,而是行者的眼中之思,绘画者如此这般的直观见证。

 

把毛笔使得如硬笔一般硬朗和俊秀,这是海钟的本领。那些颓墙,那些残柱,如镂如塑。那旋转短线描画的柱头雕像,仿佛要从那柱头上下来,或者说由于被画而刚刚爬上柱头。带着一股清灵之气,那雕像正活转过来,参加现场的彩排,周围如若他(她)的舞台。海钟是在吊古吗?他知这眼见的古雕塑的历史故事么?也许他只是觉得那物有趣,笔底走神,目中兴会,海钟仿佛见到了此物与周遭的戏剧般应和。这中景的景物连缀成现场舞台,海钟正带着这些景物进入表现的一瞬,这一瞬既是历史,也是此刻。海钟绘画的此刻如此鲜活,又如此意态绵绵。这是东方人眼中的西方景象,这是西方风景在东方艺者眼中如此这般生成着的意象。

 

海钟在欧洲心无旁骛地游着,常常觅得一个咖啡厅,闲坐一整下午。然后,慢慢地将所见的景物画下来,准确地说将一个下午的闲时画出来。所以他的用笔在爽朗中又见出一种萧散。那笔常常有点心不在焉;那形仿佛要随时被抽解,又仿佛正在悄然地聚合。而正是常在无心处,显露出某些意存笔外的洒脱与飘逸。闲是很难的,既要有闲钱、闲暇,又要有闲心、闲情。这“闲”字的繁体就是门中之月。独坐家中,静想明月天涯,这闲心十足逍遥。正是这份逍遥将景物化入纯然的观看之中,洞见万物如洞见己心,心物相忘相融,不觉地勾出一种凭吊千古的幽幽古意来。中国的智慧在于总能以“无用”、“坐忘”等方式,避开那些僵死的框架,而逍遥于不受制于任何现成规定的“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的原发境域之中。海钟在西方任逍遥,也把自己带入一个原发的体验视域中去,在那里去与幽静清远的古意相会。海钟在欧洲画了许多远古的雕塑及残片,这些雕塑与残片被卷动的用笔划下来,所记所刻不唯所见,还有所见者此时此刻体验中的动人境界。海钟以这样的方式吊古,将手中生意与悠远古意悄然地牵在一起,将此刻视域与原发视域牵在一起,生出真正的绘画的快意来。

 

海钟行走天涯,正给我带来心中天涯的快意。我们真正的所见是中国式写生的生机生意。

 

2010年3月

 

北京春雪之夜

作者:许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