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逐日以新

 

生活中与人相识到相熟甚至熟到他的言谈举止、细微动作、微妙表情都习以为常的程度,可真就没多少新鲜劲。

 

可细想,也许是自以为熟悉的不能再熟仅限于某一个层面的定式表象。当你试以未知的点面设定入手,又会忽然觉得原来还有此鲜活的发现。有时我又想,在关注青年画家的时候,尤其是面对他自谦地请你给予指导时你真的认知多少?难免也会暗自提醒自己别信马由疆地一番说道,却牛头对上马嘴,说岔道了。

 

受人物画家顾迎庆之托试写小序,眼前立刻浮现出他的举手投足和为人都分明透着一股诚恳。学院的前辈老师喜欢他的厚道,学生们乐议他的随和。

 

在年轻画家的群体中素以勤奋、挚着为众人所称道,并以参展、获奖记录多、画册出版亦丰,尤以其重彩人物画创作面貌吸引学界、同行们的注目。他的良好造型基础及绘画素养包括对中国传统技法的接受能力和敏感度,早在国画系读书期间就显见一定优势,这也成就了他毕业后不歇脚地前行,画出大量作品并赋予相当完整内涵的重要能量支撑令同学们羡慕,让老师欣慰。与此同时在其作品画面中技术的含量与艺术的包容度交织融合着,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的稳定,也体现了成熟;日渐在水墨与色彩的配置与调合中顺理成章地得到水平的提升。

 

按此路数一直走似乎他仍有许多加法好做,但我依稀的感受到其近期的作品中隐含着某种悄然的变幻或是思考角度的转换,努力并尝试着建构一种新的感受,并寻觅别样的感觉。

 

如果回望他这些年的重彩创作,由初始的《仕女系列》至今日乐此不疲的《傣族系列》,中间穿插《远古神话》阶段,其时间跨度相对凝固,内容、题材也属单一。但也许恰恰应和了他厚朴、坚毅的脾性在运转良好的状态中不肆意翻花样,平心静气地进行着“忆旧添新”的艺术打磨。

 

这些阶段性成果无疑确定了他的不同时段的自信和自省,也推助他向着新的目标迈进。回溯近现代中国画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诸多面貌和可能性,没有当初实践者敢于出新甚或被视为另类的勇气,没有“全神贯注”般的前行,就无以谈及现今对其“深度”、“高度”之研究。

 

据我所知顾迎庆重回母校后亦重视教学心得的积累与相关课题开发,使创作与教学渐成系统并“逐日以新”。

 

他所具备的实力还表现在对细节、肌理效果的研究与处理,没有相当耐力和专注,是难以解决好如此繁复的物状、形态的编织与构成的矛盾,还有工笔表现中如何体现写意性,斑斓色彩怎样才能不弱化线造型本体?于是我注意到,他在仕女、神话系列表现中多以色彩沉稳、凝重涵容丰富;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中赋彩绚丽且力求整体统一,并且亦注重多幅之间色彩运用的个性化表现。

 

顾迎庆凭藉着全神贯注才能够早年在众多青年画家中脱颖而出,他踏实教学,静心作画,成果累累,以特有的面貌在当今画坛坐列无序中寻觅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依我看,他惟有全力以赴,不断地拿出好作品,才能够让更好的关注与期待不会落空。

 

                   ( 2005年时近中秋于杭州白马公寓)

作者:刘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