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商报记者 王曙光
今日下午起, 由浙江 画院、市文联主办, 义乌商 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协办 的“飞花落砚”王菂花鸟 画展, 在春及草庐拉开帷 幕。本次展览, 为期半个 月, 有近70幅花鸟画作品 参展, 凝聚了画家多年的 创作艰辛, 也表现了作者 体悟内心恬淡天真的审 美意趣。
王菂, 1981年出生在杭州, 毕 业于中国美院国画系花鸟专业, 先 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作为一位80后的花鸟画家, 王 菂一直以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笔墨追求恬静平和, 作品始终洋溢 着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他告诉记 者,“飞花落砚”, 本是一枚所用闲章 的印文, 系多年前一位西泠印社老 社员所赠。之所以用它做为个展的 展题, 王菂觉得这四个字很贴切地 表达了自己所期待向往的一种绘画 状态和人生追求。
“‘飞花落砚’, 既是自己对于自 然生灵的一种关照, 一种想要表现 美的欲望, 又是自然对于观者的一 种情感反馈。”王菂说, 这“飞花落 砚”的瞬间状态, 其实就是传统中国 画绘画者追求的一种意境, 一种人 与自然, 外在与内心的交流;一种由 外在审美回归内心自省的精神状 态。他觉得, 自己在创作中, 也一直 在寻找这种通过表现自然生灵的瞬 间状态, 来更多体悟内心恬淡天真 的审美意趣。
细细观赏王菂花鸟画作品, 画 面上整个审美的情趣有更多的内 敛,更多的是一种向内心索求平淡天 真的意境。王菂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 的是一种淡雅天真的审美意趣。同时 他又是对于自然花鸟鱼虫特别感兴 趣的人,因此会把一些细致入微的观 察融入到画面中,尽量使作品更有时 代的印记与个人的特点。
对于禽鸟的表现, 他汲取了元 代墨花墨禽画法中干擦与湿染的技 法, 在造型中又融入了当下对于物 象动态审美的一些意境。对于配景 的画法, 也更多的采用写意的手 法, 既表现了一种画面恬淡怡然的 氛围, 又跟禽鸟的扎实形态形成一 种视觉审美上的工写对比, 在整体 格调上形成一种空灵的感觉。
“笔墨当随时代”。在王菂看 来, 就是一个继承传统与开拓未来 的关系问题。传统与创新, 是这个 命题的两个方面, 都必须重视, 不 能偏废。只有继承好了传统, 才能 真正领会中华民族审美意趣中的 精髓。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才不会 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 创新 精神又是保证艺术之树常青的一 个必要条件, 是不断发掘新技法、 新想法的内在动力。没有了艺术创 新的自觉, 绘画也将陷入历史的重 复与个人的麻木。
在中国美院七年课程的学习, 王菂自认受益匪浅。导师对于他的 影响是全方面的。不仅是技法上的 传授, 审美格调上的培养, 更是对 于个人整个艺术观乃至社会观、人 生观的塑造。
他十分欣赏像“春及草庐”这 样优秀的民营美术馆的介入, 使人 们看到了一个城市和一个阶层对 于文化、对于艺术的重视。这是一个 非常好的发展方向。这是对艺术家的 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他觉得,必 须拿出更好的作品,来回馈这种社会 的进步力量。对于未来, 他认为更多 的是一种艺术创作者的责任感,一种 把传统绘画、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并 发扬光大的使命感。
[义乌商报]连接地址:http://szb.ywnews.cn/html/2014-09/20/content_8_3.htm
作者:王曙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