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遗作展览前言

      胡仁樵先生过早地去世,一晃就是两年了。2003年,刚从欧洲考察半年多回来,我们正期待着他的新作,商讨着他的个人画展。他更是兴奋异常地整理从国外带回来的资料和灵感,始终处于艺术创作的冲动状态,不愿控制激情,任由它对身体的冲撞。终于天妒英才,由于过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夺走了他的生命。其时他才61岁。

       仁樵性格纯真,往往率真得言语无忌,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但却从未消减他为人的率真和对艺术的执着,反而随着时事的推移,更加深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他画中的意境都是源自他自身的心境,即他生活过、历练过的真实体验:时而粗犷、厚重,时而细腻、宁静。透过他独特的眸子,我们仿佛被他引入到了一个静谧深邃的奇美的艺术国度:一丝淡淡的乡愁,苍茫而深切的寂寞,专注执着的期待求索,奇妙而美丽的幻想世界,那是画家可爱的梦乡,也是画家真情的流露,是他对艺术真谛的理解。他立足本土,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上融西洋写实之精妙画法和现代构成意识及观念于一炉。他对传统艺术倍加珍爱,又对现代画派菁华大胆吸收运用,他总是能巧妙地把矛盾的两面,在艺术上合理自然地融为一体。但是他总不满足既往的成就,不囿于一个风格、一个题材,他总是孜孜不倦地不停追求。他认为困难就是挑战,挑战就意味着超越。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不重复传统,不重复西方,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在迷茫中苦寻,留下的足迹成了照亮后来者的明灯。

      仁樵的创作构图严谨、格调高雅、内涵深远、色彩凝重。他认为艺术作品最宝贵的是真挚,这也是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及每幅画的创作灵魂。他的画只有用心灵静默聆听才能真正感受到其独卓的真谛,这也正是仁樵做人的真、为人的善、体现于画中的美。他生命虽短暂,但艺术却永恒。

      我和仁樵早在四川美院附中就是同校好友,他是学校出名的高材生,他的素描、水彩、速写、构图以及习作都极精妙。学院那时有一个展示画作的橱窗,只有高材生的作品,才有资格在里面陈列,胡仁樵经常充当着主角,橱窗内随时都有他的新作展出。我们两个班也常常联手搞一些活动,那些或喜或悲或苦或乐的醉人醉心往事记忆犹新。每想到他的英年早逝,我就有一种揪心的痛苦和深沉的悲哀。

      他一生爱书,尤记得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候,常为了购买一张喜爱的苏联油画明信片常常饿着肚子,省下饭钱,如此下来,年纪轻轻便落下了胃溃疡的病根。现在他的家里除了他的画就是满屋子的书,他留下的不仅是自己的作品,更留下了一个艺术家毕生追求的梦想和境界,仁樵一生留下了上千幅油画作品,这次遴选了128 件进行展出。他笔下的肖像,多是令他悸动和钟爱的人;他的民族风情画和儿童题材作品总是充满了对理想、真诚和憧景,那是他对美和生活的讴歌;他的风景画是一首首动人心魄的抒情诗,其中,我非常喜欢他七十年代的《果子沟》、《天山五月》,其色彩的丰富斑烂,不压于法国名画家博纳尔。他六十年代的纸本油画《山城》、《美院一景》等,堪称精绝一时的写生佳作。他1999年的旅欧写生是他创作的转折点,其色彩的绚丽和装饰风格结合,完全可能创作出一批崭新的力作,可惜天不假年,未惶实现他的宏愿。我真希望一切善良的、钟爱艺术的人们,能透过他的遗作展,真正认识一位有良知的天才艺术家。同时亦寄愿于他的出版物的流传,希望以他的画册和画展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仁樵,亲爱的同学和艺友,你的灼灼艺术和人生不仅是艺术的绝唱,更是人格的升华,而这些,正是你对我们活着的艺术家们的鞭策,并且始终是我们四川艺术界的骄傲。

                            钱来忠(时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

作者:钱来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