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吴健: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并尊重绘画艺术

吴健,1977年10月出生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他是一位带有魔幻色彩的超现实主义当代艺术家,在他的世界观里,画是来源于对生活最真实的表达,不无中生有也不矫揉造作,以坦诚的态度对待绘画。对待生活,他同样一心一意,通过周围人的亲身经历,不断修正与完善自己,对事业和生活真正地做到了忠爱。

设计饰空:聊一聊您早期学习绘画的经历,令您难忘的、深刻的,至今影响您的一些感情因素。
吴健:我从小喜欢绘画,记得五岁起就和领居家的哥哥一起画画,当时主要是画些《西游记》里的人物、《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和小人书连环画,还画各种打仗用的武器,再后来就是描摹一些年画。从小一直都在画,最早接触素描是小学三年级,那时就是画脸盆、香皂盒、毛巾等小物件,到初中以后学校开设了美术课,我们每个星期要画一张静物,期间也参加了不少兴趣比赛,到高中后就一直接受着专业美术训练,直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总的来说因为发自内心喜欢,所以一直没有停止画画。


设计饰空:很多人觉得北京是一个让人压力重重的城市,您毕业后为什想要留在北京。
吴健: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开路,在哪里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就去哪里,好与不好凡事都需要时间尝试证明,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试验品,其实我就是一直在尝试,一转眼就到了这个年龄。时间过得很快,如果把时间拆开来过,那么就十分短暂,所以我尽可能不把时间拆开,因为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适应,比如说我十几年前就来到了北京,但我对北京的适应其实适应了十年,很多人去国外,没等把语言学通就又回来了,回来之后顿时发现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而这时又需要时间去适应,所以我觉得人活着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干嘛。

 

设计饰空:您的作品代表了哪一派别,与同行们相比,您认为您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吴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其实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有有别人不同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认识自己的方法,对我而言,我认为自己本身就与别人不同,这种不同完全属于我自己,用语言形容比较难,具体不同得从我的作品中看出,作品里囊括了我多年来对生活、对社会、对处境以及对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把自我感受放在画面里表达,用本有的最单纯的心智去触摸世界,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适应,但我喜欢以自己的态度来应对,虽然会碰壁也会受挫,也可能会失去一种存在感,但我依然不会改变我的态度,我觉得人应该拿出自己本有的态度去生活,不要受到一点挫折就轻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为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表现出来的态度,这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设计饰空:那您是以什么样的态度生活的?
吴健:其实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很可怕的,因为各种扭曲都还存在,例如人们缺乏信仰,唯利是图、道德沦丧等等以金钱为导向,非常可怕。我是以一种正常的方式来感知对社会的各种不适,对现实不尽人意的地方提出质疑,画这些画的同时我在内心也构建起一个理想的社会家园,我理想中的社会家园是这样的“民主、公平、平等、自由”,相对而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我才能感到真正快乐。
 
设计饰空:在您绘画生涯中,遭遇过哪些瓶颈?是什么支撑您不为外界动容持之以恒地在这条绘画道路上一直到现在。
吴健:到现在来说,我遭遇过的第一个瓶颈也是最大的瓶颈,就是大学的时候,因为大学之前的绘画完全是自己随心所欲感性地创作,没有系统起来深入得去理解如何面对艺术创作,所以说当我更多的接受技法训练时,而技法一旦达到一定要求时,我又不想重复它时,我这个时候就会停下来思索。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正是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不够,再加上之前的教育给我的一些束缚,从而使我渐渐地迷失了自我,也正是这种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使我没有能力质问自己我想要做什么,于是就跟着社会的潮流一直走,但是凭我自己感觉,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痛苦的挣扎后,我决定把脚步停下来,不能再跟着社会大流走得那么快,我拷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这个大的瓶颈困扰了我很多年,当我重新专职投入绘画时这个瓶颈就被我打开了,现在的创作算是我压制这么多年往外出东西的时候,这段时间的瓶颈还没有到来。

设计饰空:当忠爱的事业与生存环境发生冲突时,您是如何权衡的?
吴健: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很感兴趣。我对画画的喜爱首先毋庸置疑,甚者曾经把它当作生命一样对待,如呼吸一般热爱,可是大学毕业后,我忽然发现面对“没有饭吃”恶劣的生存环境,艺术与生活之间,我才觉得生活比艺术更重要。不管怎么样从事艺术一定要有好的心态,无论你是吃肉还是吃咸菜,如果我认为吃咸菜这种生活非常好,可以安心做艺术,那么我就继续做艺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做艺术一定要有方向,画画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是确实有想要表的东西,我相信当你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即便你吃不上饭,也不会放弃画画。从某些角度来说,我觉得做不做艺术与生存问题没有必然关系,我们说的生存其实就是生活质量问题。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艺术界的人,他们的生活已经十分富裕,没有想画的时候他们就画以前的,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绘画出身的人,没有想表达的时候就不要画,这样也是对艺术的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那我就是一个例子,当我面对很大的精神和生存压力时,我就会先把我的生活打理好然后再说艺术,当然维持生计赚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没有离开艺术,再当我的心境平和下来时,恰好我又有想表达的欲望,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会不顾一切地拿起画笔,即便没饭吃也要坚持画画。

设计饰空:在艺术这个领域,你们是怎么定义成功的,您觉什么样才称得上成功?
吴健:这个得分社会认为和我自己认为。先说我自己认为的成功,当我表达观念时我会不断质疑自己,质疑自己表达的是不是真实的心理状态,然后思考有没有把对当下社会的认识和价值观全部放在作品里,如果做到了,那么我认为就成功了80 % ,然后当你的作品得到社会承认,满足了你生存的需求,那么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至于社会上认为的成功,肯定是对名利上的评定,成功是别人评判别人,这些不在我思考的范围,我自己觉得当我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时,我就是成功的。

 


 

设计饰空:一个好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状态,您是怎么做到让作品充分体现出当代性的呢?
吴健:这是我在创作作品前思考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去解决别的问题,好比进入一个房子,它是房子的大门,所以说这个问题想通以后,我自然会有一个创作脉络。这种感受来自于我对当下社会生活中某个角度的理解,或是对它的一种质疑,或是对它的一种警示,包括用这个东西来警示自己我该怎么办,所以我的作品创作来源都是这个社会。

设计饰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您的作品里是怎么体现的?另外,当高于生活的艺术不被观众认可时,怎样做才能与大众审美对接?
吴健:最贴近生活的是现实主义,其实现实主义也是艺术家提炼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出来的东西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我创作的作品没有特定所属哪个主义,我呈现出的画面在生活中可能找不到原形,它反映了一种物理想象或自然景观或人或物,通过我个人的方式处理,有意或无意地反映了生活,但与生活又有区别,从专业绘画看,里面包含了美学的高度、要表达的内容和处理画面的能力,以及构图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最后形成了我作品的面貌。
    当高于生活的艺术不被观众认可时,怎样做才能与大众审美对接,我觉得艺术家做不了这个事情,因为艺术家不能做改变自己去迎合大众的事,如果你的作品还没有被大众认可,很有可能是你自身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里程还不够深,还没有真正地挖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东西,或者表达技巧和表达方法上还存在很大问题,说明有待调整,需要自己多努力努力,当你走得足够远足够深的时候,大家也就自然会认同。另外你的就是大众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有时你越去靠近他们,最后越是什么都不是,所以艺术家十分有必要坚持自己的。

设计饰空:您觉得艺术与普通老百姓目前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吴健:艺术家与老百姓的关系是:貌似很远,其实很近。艺术与观众距离其实并不远,艺术家和普通老百姓只是存在表达的问题,艺术家们有很多表达的方法,而普通老百姓没有表达的途径,如果真正遇到一种感受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同样也会有感触,产生共鸣,所以说艺术家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距离。艺术起到先行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的某种意识形态,所以艺术与老百姓保持着合理的距离即可——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能够启发、带动和吸引老百姓,这样艺术在社会里才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设计饰空:现在的年轻人获得都太混沌,尤其是对自己的人生不瞻前也不顾后,过一天算一天,您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规划,您觉得年轻人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走向,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呢?
吴健:人生大的规划是必须有的,但是这个规划不需要去刻意规划什么,最重要的是人生方向的问题,你先要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做自然的选择。人生会有很多岔口,如果你了解自己,那么你做的选择就会适合你自己,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所以关键是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才会找准方向,然后再做一些长期的目标或短期的目标。作为我来说,大的规划有了,小的规划一般还是顺其自然些就好,这样你的心理压力会减轻,把握的东西也会更好,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实现本我,所以小的目标上我一般不会刻意给自己加码,必须要完成什么,因为你定下太具体的规划不见得是正确的,这些规划是我们自己也左右不了的,但大的目标方向我是有的,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有的,比如通过画画我既要维持生存,又能成就我存在的价值

设计饰空:接下来创作上您又有哪些新视角。
吴健:我接下来主要是创作“深色”系列,现在还没有命名,因为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还有很多想法在里面,我想深挖一下这个作品,如在这个系列的基础上做一些材料上的新尝试,如果再有条件的话,我还会做一些装置上的补充,具体反映一个什么现象,留一个小小悬念给大家,等作品与大家见面后再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马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