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未发现烧造窑址的瓷窑,盛烧于南宋到元代。传说在宋代处州有两兄弟,兄名章生一,弟名章生二,生二在龙泉建窑烧瓷称弟窑或龙泉窑,生一所建瓷窑名哥窑。但实际上,传世的哥窑作品是否章生一主烧至今无法证实。“哥窑”一词于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中最先提出:“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明初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中提到名瓷时云“内库所藏:紫、汝、官、哥、钧、定”,才正式名列于宋代名窑。哥釉器物以纹片著名。《格古要论》载:“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处州府志》说:“其兄章生一,所主之窑,皆线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时。”哥窑瓷是一种以釉面开片为主要特征的瓷器,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胎有灰色,黑褐色,黄褐色,釉呈米色或淡灰青色,纹片交错,有“金丝铁线”、“蟹爪纹”等种类。哥窑器口、足皆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形制与官、汝窑器大致相似。哥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备受文人雅士推崇。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明代永乐、宣德、成化时仿制已具有一定水平;清代雍正烧制的则尤为神似,釉质厚润,釉面不仅有宋哥釉那种油腻酥光似的皱纹,而且满布片纹,粗纹色黑,细纹色黄,犹如“金丝铁线”。釉色分为灰、灰褐、灰白、灰黄、黄色、粉青等。黑色的胎质反映在口、足部,亦有“紫口铁足”的特点。明清景德镇窑场出现较多的仿传世哥釉瓷,以清代雍正朝最好。唐英《陶成纪事碑》有“仿铁骨哥釉,为模仿宋哥釉之特色”,《景德镇陶录》也有:“哥窑,镇无专念者,惟碎器户兼造,遂充称哥窑户”的记载。
宋瓷一色纯净不事雕琢之美,乃是陶瓷史上的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深为后世仰慕追寻,雍正皇帝深谙赵宋以降文人士大夫阶层文雅、素净、脱俗的的美学精髓,故其对宋瓷的推崇和理解远超前人,临位虽仅有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方面成就显赫,以此作品而言,其为仿古化裁式,釉色临摹逼真,而造型却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变,反映了其“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理念,其取法宋哥,古雅隽美,色古而宝光内蕴,质朴而莹润凝厚,金丝铁线各具其神,深得宋人雅韵,魅力非凡,体现了雍正一朝瓷器工艺绝古烁今的艺术成就。
口径:24.5cm
底径:15.5cm
清人好古,常追宋元,清代窑场常有烧制仿元时期作品,此件便是其中翘楚。盘侈口,略微折沿。全器施乳浊釉,釉色泛牙黄,口部镶铜扣。此盘釉层表面所发冰裂纹层级极为丰富,深色处如金丝,浅出似银线,因冰裂的深度不同所致。此盘应是仿淡白釉哥窑器,然表面发冰裂,可谓上品。
清代仿古之风不输两宋,而清代的仿古除了三代之器以外,更有仿宋一类。此盘便是清仿哥窑之器。该盘花口,压模规整,工艺严谨。侈口外翻,斜弧腹,圈足足壁齐整而薄,除足底露胎之外,满施灰白色釉。开片细密繁复,多达三层,最深为铁线,铁线之间穿插金丝,金丝之内又开冰裂,几乱人眼,不输真哥窑矣。且成对保存,尤为珍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