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美尧论述之—创作是精神自由的体现

关于“创作是精神自由的体现”

 

创作要取得精神方面的自由,必须进入时代艺术的精神世界。要制作适宜于时代要求的作品,需进行必要的反思,对以往的表现形式和笔墨技法,作一翻分析和评判。

 

 

从绘画技法来看;千多年来,对笔墨技巧的挖掘已尽,以致形成流弊,在线条、皴法上兜圈子,陈程相因;有的以故为新,有的在老套的形式上冠以新字。此乃“无法而发”的自圆其说。为了打破这种情况,从过去山林隐逸之士的笔下和文人学士的论述中,探索新的营养因子,作为吸取对象,是有益的。

 

 

庄子在《天下篇》中指出,“苟漠无形,变化无常”,表明“无”的境界是超越时空的。落实在中国画上,“无”应是画理与创作实践摆脱陈法而取得万象更新的根本出路。简单地说,就是要从现实表现中超越上去,从“无”找到有,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并在“有”的感觉经验中,找出无限。艺术超越不是形而上的超越,而是绘画自身——包括笔墨技巧在内的所有构成因素的超越,。作为传统的水墨画,要在原有的技法和工具使用中,发掘潜力,进而提取有用的东西,再超越上去,在逐步完善中加以肯定,形成真正新的表现形式。

 

 

老子和庄子以天言道,认为“物得以生谓之德”,要明德,也就是明心明体。心体是天,也是道,同时是“宗”。心在外为天,在内为德;心与道相应,即天与画作者的心相应。由此而投入无限之中。在绘画观方面,如水墨,当以水为“宗”,以墨为本;水具德的性能,所以因水而墨色生,五彩出,浓淡分,干湿见。当水与作者的心为一时,德将获得大自由,大解放,“上与造物者游”,通于天,下与大地融合,达于万物,既可化作对历史的责任感,对众生的回报,以“载道”表现;也可以体验方式贯通于整个绘画艺术创作之中,造就人生与创作的合一。

 

 

以水为“宗”,以墨为“本”研习的“大墨大彩”了,所谓“独与天地精神来往”,落实在水墨问题上,水墨就是天和地,画作者当以自己的自觉性,完善其本领,在出新中不断清除无特色的东西,做到如庄子说的“顺人而不失己”,应该说,这就是“大墨大彩”的做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