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精雕巧构——-清竹根雕福禄寿桃形摆件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竹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竹雕,也称竹刻。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为近年文人雅士及收藏者的青睐。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湛,早已超越了前代。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竹刻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已达到全盛时期,发展为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此件清竹根雕福禄寿桃形摆件高26厘米以竹根制成,圆润饱满,包浆亮丽,予人果肉肥厚之感。在寿桃下部,独具匠心挖穿竹根形成洞穴,竹根内部层层叠叠的天然结构,烘托出一种洞穴的深邃感,浑然天成,意境悠远,精妙绝伦。色泽暗红,显然经过百余年盘玩。皮壳光亮如漆,深沉静谧。外形雕刻寿桃形象生动逼真,旁有雕刻桃叶,底部透雕。洞穴上浮雕雕刻一只展翅飞翔的蝙蝠虽然简单几划但是栩栩如生,宛如飞出竹雕而出。底部以高浮雕的技法雕刻,禄星公衣着华美,悠然坐于洞口,手持如意,神态安详,连下巴上的胡须都根根可见人物神情毕现,层次鲜明。整器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寓意福星高照,三星报喜饱含浓郁的中国风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奇玩,此竹雕无论从工艺的造型、装饰、技巧、雕工等各方面都非常难的一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投资升值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