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著名书画家何秀忠谈对继承传统的重新认识

编辑:墨笑

当我们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首先是学习传统精典,从临摩入手,特别是学习书法,临帖,临碑。这是走向传统的第一步,很多人只学帖碑的笔画,结构,某篇的技法,学习某家的笔法,入帖到出贴,这个过程就是学习传统的过程。绘画也一样,学某家某派的技法,什么皴法,笔法墨法。都是在技术层面上走路。很少有人在学习书论画论和理论认识上下功夫。

我们首先要认识传统有那些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传统应抱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技法,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精典和代表人物的特点。那些是学习的榜样,选择十分重要。取法乎上得其中。根据自身的喜好而决定,不可千人一面。

二是,书论画论及历史背景,诗词歌赋,宗教,哲学及民间美术。读书人可以不画画,但画画的人必须要读书。

三是,书画作品有育人之功能。那么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书画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是正能量中正能量。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书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是权利,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修心养性,健康长寿,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洗礼,提升到高尚无为的境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四是,中国文化有着半神文化的根基。甲骨文有占仆之说,绘画有嫦娥奔月,盘古开天,画圣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文学作品有西游记,聊斋志异,春节中春联,家家户户都在使用,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书画的根基是哲学,是尚意,是品格,是气韵,是玄观,是神奇,是心灵之大美。当我们有这样认识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才会对传统产生敬畏和崇拜。与古人对话能静其心,看精典书画能养其身。让传统的神韵给现代学画之人一个新的启迪。让传统之光照亮人心,在传统的基础上再攀新的艺术高峰(墨笑编辑)。

何秀忠,汉族,取字岳华山人。祖籍山东肥城,1957年出生于河南,长在东北。1975年6月26日下乡到浑江市(现白山市)花山公社三棚湖大队。1979年9月1日招工到吉铁第三工程段。现任中铁四局路桥有限公司退休。1981年5月1日因车祸轧断双腿致残。1985年至1991年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山水培训班,师从孙恩同,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多次参加名师讲座。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作品《长白山之春》获省二等奖。《滋润的白山黑水》获沈阳铁路局美展三等奖。其作品被多家报刊采用和专业书籍录用。2004年6月《向大山发誓》专题片在吉林省电视台传播。2006年12月出版《何秀忠写生集》一书。2008年参加北京中残联迎奥运庆残奥笔会。现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画家

通化师院美术院客座教授,通化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作者:何秀忠)。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