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论过书法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这可能跟不同的人对这两门艺术的理解程度有关。笔者是油画专业的科班出身,有时候也写写毛笔字,吹吹口琴,弹弹吉他。当然,我对音乐的理解不深,但长期的油画、书法创作,也让我渐渐体会到书画和音乐之间的某种联系。我觉得:楷书作品中规中矩,是每一个书法学者最先接触的笔体,是每一个人都要练习的基本功,就像是音乐中的练习曲,而行草作品更为高级,就像是我们平时听得最多,传唱范围更广的音乐歌曲。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拓剪
书法与音乐均以追求美与“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它们有着很深的文化艺术渊源。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与音乐这两种艺术并行而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就是中国古代“艺术”演变的特殊性,也即是体现出的宏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节奏源自于生活。节奏是指重复性变化且合乎一定规律的运动形式,也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节奏能增强艺术美感,是艺术作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人类听觉以声音为感受节奏的媒介,对节奏最敏感,所以谈起节奏,首先会想到音乐。然而,节奏并非只存在于音乐,它也存在于书法之中,只是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们知道,汉字是由不同形态的线条组成的,即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种基本笔画。这八种笔画恰似音乐中1、2、3、4、5、6、7的七个音符,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在谱曲时,不仅仅只是将七个音符简单地组合,还要配以诸如重音、轻音、滑音、节拍等艺术手法,使曲调优美动听、绕梁不绝。同样,书法家在书写时,也不是只将八种基本笔画简单地组合。书法家的创作则借力书写时线条的运动、用笔之徐疾、轻重、虚实、呼应以及空间构架等构成书法艺术的节奏。
那楷书与行草之间的关系呢?楷书就像音乐作品中的练习曲,而行草则是在市场中、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最多,传唱范围更广的音乐作品。在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楷书是其基础书体,具有典范、严谨的特征。在书法中,主要锻炼起笔、收笔的位置以及穿插避让等关系的位置。通过肌肉记忆使每个笔画准确,结构严谨。这不就像是学习音乐时,节奏简单不花哨,曲风淳朴的练习曲吗。练习者通过练习曲可以准确地把握音节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吐字清晰……行草作品显然就像是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作品了。他们不再那么中规中矩,相比练习曲要更复杂,更花哨,更悠扬,更有趣味性。相比楷书,行草作品不仅考虑基本的笔法问题,还要考虑整篇作品中的章法以及在书法家创作时的情绪,感情问题。楷书就像音乐中的练习曲,这个比喻恰当吗?
······································
欢迎关注账号,收获更多
发明地动仪的张衡还是个画家,曾在河间做官,还偷偷用脚趾头画下怪兽的模样
从细节处,看米芾的书法比王羲之多了什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