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廓落无垠观宇宙 纵意宕开测银河
一台十分之一集“科技与艺术”的浑仪在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吴敏先生的精心策划、设计和制作下得到了完美的收工,为迎接2021年“浑仪回归祖国”一周年,参加明年43届迪拜世博会·中国艺术展,同时作为世博会中国艺术展组委会的“中华国礼”将送给国际友人。
早在2015年吴敏就成功复制了1:1的浑仪,并参加了42届米兰世博会.中国艺术展,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成功展览展示,引起了世界各国友人的强烈感受到中华科技与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荣获了“米兰世博会·中国艺术展”世博创意特别金奖、传统工艺精品金奖和旅游创意金奖。中国传统文化工程委员会授予“中国传统技艺大师”称号。
近来年吴敏大师相继在研究、复制简仪、玑衡抚辰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地平经纬仪等中华古天文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直接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古天文仪的进展和成就。复制如此完整配套的天文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了,同时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天文学的交流,传承中华传统科技文化。
说起古天文仪也许对大家比较生疏,但说起雕塑大家再熟悉不过,雕塑是人类发展的智慧结晶,古天文仪就是最早的雕塑艺术,以浑仪为代表的各种古文仪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时间为载体的雕塑,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晷为载体的雕塑也以千年的传承发展而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渊远流长,吴敏正是师从中科院紫金山王德昌研究员多年的研究倡导、传承时间雕塑的科技与艺术,将“时间雕塑”作为新领域的雕塑~科技与艺术倡导、弘扬光大。吴敏大师计划与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委员会秘书长夏水涛先生强强合作,夏水涛把禅文化的雕塑与时间的雕塑融合,将传统文化融合了城市雕塑的新内涵。
目前全国各地的天文台、科技馆等相继在复制古天文仪,都在宣传、传承和复制古天文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现存的浑仪为代表的古天文仪也是明代宣统年间复制的元代浑仪,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很有必要加强这些古天文仪的普及教育,让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吴敏更是信心满满,浑仪及古仪、日晷时间雕塑,定会让“科技与艺术”的光芒更加灿烂。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