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地粉彩花卉纹抱月瓶鉴赏

【黄地粉彩】粉彩之一。在烧好的白瓷胎上绘出设计好的纹样,在纹样上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芸香油调和的各色粉彩料绘画,在花纹以外的空白处填满黄彩料,干后入窑低温烤成。


粉彩又称软彩瓷,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到乾隆时期粉彩瓷发展到鼎盛时期,装饰工艺日渐繁缛,形质日渐丰富多样。乾隆粉彩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粉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


瓷器釉色名。传统黄釉有两种:一,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属高温釉;二,以含铁的天然矿物为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属低温黄釉。明、清黄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铁黄,用氧化焰低温烧成,色黄润光滑,釉面晶莹透澈。黄釉器制作方法有二:一是烧成的白瓷釉面上涂以含铁色料,再低温烧成;二是在素烧过的涩胎上直接施黄釉,但釉色不及前者洁润。


抱月瓶是清代的一种瓷器。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此黄地粉彩花卉纹抱月瓶,口径约5.6cm;高约28.6cm,撇口,直颈,左右颈部接双龙耳,下接圆扁腹,足端外撇,胎质老熟,青花落款“大清乾隆年制”,通体以黄釉为地绘制花卉纹,口沿描金,花卉绘制精细,包浆浓厚,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