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评美术杂志·从国乐看国画

评美术杂志·话题·从国乐看国画

彭德《十日谈》 20082月下旬

 

评美术杂志

    中国的美术杂志,公家不敌私家,国营不敌民营。八年前《艺术当代》创刊时,让人眼前一亮。而今的民营杂志,也无不让人眼前一亮。民营的问题在于不能持久,往往昙花一现;优势是不受制于陈旧的审查制度,比较自由。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中央卫视、上海卫视怎么也比不过凤凰卫视。北京、上海有无数的才子,卫视却被官场庸员整得平庸乏味。这种状态,十年左右必有根本的改变,因为它荒谬得连傻子都会觉得不对劲。 (2.23)

 

 

 

我书摊上摆的是今年和去年收到的新老美术杂志。

 

餐桌话题

《书画名家》执行主编朱天杰和艺术总监马凯臻专程开车从徐州到西安美院约稿,陈云岗通知,我和贺丹、陈小春作陪。

引子话题是籍贯:朱天杰、马凯臻、陈云岗都是徐州人。我说我的祖宗也是徐州人。四千多年前,彭祖的封地在徐州,史称彭城。

共同话题是刊物:中国的刊物彼此雷同。如同一个娘养出来的多胞胎兄弟。优胜劣汰取决于两点,首先是有主见的主编能否做主。主编或执行主编不能做主的刊物,比如《美术》杂志以及某些院刊,上面和背后的婆婆太多,生不如死。二是经济背景。谁的经济背景雄厚,谁就有可能力圧群雄。15年前《美术文献》创刊时,出版社支付批评家的稿酬是一篇文章800元,篇幅不论长短,二百字与五千字等价。这比通行的国家标准高出10倍左右,当时的批评家都乐意为它撰稿。

敏感话题是批评:而今很难看到真正的批评文章。一是刊物多而杰出批评家少;二是纯批评的文章稿酬太低,经济杠杆起了抑制作用。批评家承担的责任是批评而不是廉价劳动或义务劳动。批评家也是人,在工资难涨而物价猛涨的生存环境中,一味地抨击批评家的道德良心是不道德的。请问有多少暴发的画家和美术经纪人掏钱拯救过批评与批评家?只有当中立的基金会来支持美术批评时,批评家才有可能独立与自由。

学术话题是讲座:贺丹是教务长,他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学院大讲坛受到学生欢迎。他今年想请十位学者讲授当代艺术,每人一周。正在上报院长办公会批准。我们的艺术研究所曾聘水天中、贾方舟、皮道坚、李小山、朱青生、李建国、俞可、马钦忠为客座教授,但请他们作系统的讲座却一直未能开展。无视当代思想没有未来眼光的艺术圈,在未来的竞赛中必败。

活动话题是西安雅集:本来想把西安雅集和2008年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合并,但一些同行认为很难协调,不如各开各的,无非是批评家多参加一次活动而已。樊洲对在终南山樊州画馆举行小规模的雅集表示有兴趣。杨霜林认为在他的“榜眼府第”举行雅集特别合适。杨霜林和樊洲都是西安画院的副院长,人缘好,口碑好,有潜力和经济后盾。云岗主张参加雅集的人必须会写诗。皮道坚不写诗,他的学弟黄专认为写诗的不宜搞理论。鲁虹建议找一群谈得来的人的集会,以免无谓的争论,话题容易展开和深入。看来每年的与会者不必雷同,每次二三十人以下。西安雅集时间,可能在8月下旬之后,10月下旬之前。诸位同行还有什么建议?(2.24

 

贺丹《人群》,中国的民工是一堆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贺丹《大树》,树未倒而人群散。

 

全球最大的红灯区

 

 

谷文达寄来“祝福中国”(局部),文字使用的是“谷氏简词”。谷氏简词实用,可以推广。红灯笼使人想起了张艺谋。张艺谋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灯区,比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的范围更广。它充分体现着国民的素质与品味,不知上了吉尼斯大全没有,是不是头条?

 

 

 

圕是“图书馆”三字的简化,摘自《中华字海》,同谷氏简词同构。

 

谷、徐比较。徐冰用拼音汉字为《中国艺术》杂志题写的刊名与签名,很艺术,可以展示与收藏。

 

 

吾字带有拼音的意味,能同徐氏拼音汉字互相发明。吾的本字,象巫师张口发声。远古帝王都是超一流的巫师,他们沟通鬼神发出的声音同当代巫师类似,就是“呵……呃……”之类,也是身份的表露。五、巫、吾、我,音同或音近。陕西话的我,读音就是带鼻音的“呃”。

 

从国乐看国画

三位超一流的才女各自演奏《二泉印月》,卢珊珊得其肉,宋飞得其骨,陈春园得其髓。美女卢珊珊的演奏潇洒流畅,获全国二胡比赛金奖,不过她的气质与二泉印月不合,感觉像是牧歌,桃红色的连衣裙也有碍意境。宋飞富有激情,节奏强烈动人,有中国打击乐的韵味,弓法指法十分精妙,可惜内在的意蕴不足,又同闵惠芬、于红梅、姜建华、马琳等人一样,重音过重,太豪放,类似进行曲;肢体语言太露,摇晃身体破坏乐曲的境界,使演奏变为表演,把看惯人间冷暖的阿炳演绎成了醉汉。这是当代二胡演奏的通病,这个圈子内的专家可能以为很时尚,而我觉得这种作风类似于结巴说话,言语跟不上思想,手舞足蹈表示焦虑。反观中国水墨画,张牙舞爪的作风也泛滥成灾,流于表面。陈春园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全国二胡比赛第二名。演奏过程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如泣如诉。她的长相和气质,天生就是到人间来拉《二泉印月》的。我接连听了五遍,结果水壶在煤气灶上烧干变形。我真想把儿子培养成杰出人物,让他把陈春园娶回来,以便她现场拉的曲子能经常在我耳边回响。可惜我没有儿子。陈春园的演奏当然不能说无可挑剔,比如外弦的空弦有两处低了八分之一度。众多高手都是如此,如何克服?按住千斤?我还分别听了十几位男士的演奏,总体印象是男的深沉,女的奔放,唯陈春园例外。以交响乐形式演奏《二泉印月》,如同古代罗马的贵族雇请一群职业哭手为他哭丧一样别扭,二胡合奏部分尤其糟糕,远不如陈春园的独奏真切动人。品味《二泉印月》,对当今国画的走向会有特别启示。国画同国乐一样,不必自作多情地去挂靠现代艺术,只能是现代生活的补充或刹车。20世纪的写意水墨画,缺少同《二泉印月》抗衡的天才作品。有一天地球爆炸了,我会带上陈春园的演奏光盘逃离。上网点击步骤:百度搜索→56·COM56·COM-我乐网→视频→输入“二胡 二泉印月”搜索→下拉页面至右下角,点击“二胡名家名曲”→第3页卢珊珊、陈春园。演奏时间634秒。(2.29

请点击播放:


Flash: 《二泉印月》  陈春园 演奏

 


 

樊洲带来的一把音质上等的二胡,当年我在上中学时做梦都想拥有。岁月如果倒退,我就带着它去报考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彭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