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习古人之迹 读造化之书——析邓晓岗画兰竹

  晓岗是书家,学书也是自学,没进过专业美术学院学习。从小习书,至今也有二三十年,《石门颂》、《张迁碑》,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一夜贴》,米芾的《绍溪贴》等,晓岗多年来临习不下数百遍,书法已有相当功底。近年来,书法上已淅成气候。2000年时正以行书《孔子妙集》入选八届书展。2002年又以绢本行书《唐诗选集》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因此而已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最近,又应北京大学之邀,以黄绢写《燕园赋》收藏入北大校史陈列室。晓岗在篆刻艺术方面亦小试锋芒,参加过省级展览,加入了重庆印社,也有收获。晓岗在书法艺术上无师自通的成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邓晓岗/风竹图(局部) ▲邓晓岗/戴熙诗意

  书法篆刻方面的素养,使晓岗渐生绘画方面的愿望。本来,晓岗虽出生在重庆江北农村,但邻里中却有一位在重庆颇具名气的花鸟画家水华先生,且与晓岗父亲相好。正是这位先生,使晓岗从小对绘画就十分爱好。中学,大学期间,晓岗都画过画,练过素描,画过人像,对绘画的兴趣始未减。当自己的书法艺术小有所成时,这位既受历代书家兼长兰竹风气影响,又受小时农村生活中对竹林的喜爱,晓岗选择了兰竹作为自己画的对象。

  晓岗学习书画,均为自学。他对书法的成功研习,使他对兰竹的学习充满了自信。其中一条诀窍,就是临习古画。晓岗说,自己学书曾走过弯路。尽管喜欢书法多年,但受新潮书风影响,最初却是把传统撂在一边,一开始就师心自创,折腾多年也不见效果。后来认真临贴,才一步步走上正途。这次习画,晓岗几乎买尽了历代兰竹名家和现代名家写兰竹的相关书籍、资料、画册,潜心研究临习。而且,他这种研究,又是从古人入手,而不太计较今人之法。亦即从古典画兰竹传统入手进行学习。多年来。从宋代的文与可,元代高克恭、李衎、赵孟兆页、吴镇、郭畀、顾安、倪瓒,到明代的王绂,夏昶,,文征明、朱端、徐渭,至清代的石涛、高其佩,汪士慎、金农、李鳝,郑变、吴昌硕等近百家,均一一研习。其法为边临摹边体会,从古人兰竹的穿插铺排等结构处理,兰竹与石块的关系,竹叶的造型,丛叶的布局,竹枝的出梢和穿插,竹杆的走势,到画面用笔用墨的虚实黑白,疾徐顺逆,干湿浓淡,疏密错落等等,均以心手眼的综合体验去揣摸古人用心之处。五六年下来,这位如郑板桥一样,“只画兰竹,不治他技”的晓岗,也真可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把个中国美术史中的画竹史画兰史弄的一清二楚。晓岗的学习不止是理论上的研究,而且是心手并用的实践,技法上的学习。  

  ▲邓晓岗/竹海春潮 ▲邓晓岗/秋竹图

  晓岗的对古典画兰竹的学习,看来应了书画一体的古训,和继承传统的画理。赵孟兆页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写竹应还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而颇通“八法”的晓岗画起兰竹来,进步的确就是不同。他的兰竹用笔有板有眼,提按顿挫,飞走迟速,提笔收笔,停留圆重,一应以其训练有素的书法运笔而为之,再就是晓岗学习兰竹从古人入手,这使他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把古画史上的兰竹传统习了个遍,使他的进入兰竹绘画领域之始,就把自己的兰竹基础建立在这些古代兰竹大师的高起点上。这两点,是这位自学成才的青年人走向成功的基础。

  其实,当代画家要在兰竹绘画上独树一帜是相当困难的。兰竹题材是个狭窄的题材领域,又是个谁都可以玩票般来上几笔的文人“墨戏”,尤其是书家要来上几笔,大家都可以看的过去,这是笔者不敢对此等“文画人”以评论的原因,也是听说晓岗专画兰竹要讨教时颇感犹疑的原因。但晓岗的目标却不是玩票,他听从了四川美院杜显清教授的指教,“所画之竹不要成书家的画,要成画家的画,要深入生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竹,照此下去定成大器”。晓岗的兰竹除了在古代大师那里去学习之外,的确就是从生活中去研究,亦如董其昌所说,先以古人为师,在以造化为师一样,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给了晓岗之兰竹以千姿百态。  

  ▲邓晓岗/惑 ▲邓晓岗/留住绿色

  习画这么些年,晓岗的墨竹到真已初具自己的特色。他的简洁而准确的墨竹轩,或灵动或生拙的用笔构成的笔的意味,他的强化细竹枝的特殊画法,尤其是某些不着叶片的细小枯枝的画法,甚至一些几无竹叶仅有的竹枝的墨竹,则不仅使晓岗娴熟的书法用笔得以潇洒灵动的表现,使其墨竹呈现明快、轻松、灵动的新风格,也使其画风突破了古今墨竹的常格。这其实是晓岗丛生活中得来的实惠。

  除了小品兰竹中那种功底深厚的书法意味外,他的师造化的墨竹已有突破传统另辟溪径之处。或许在蜀南竹海的广泛写生使晓岗的墨竹的确别具一格,他的竹林竹海的画法,就使其千竿万竿之竹以浩大密集的气势突破古人了了数竿之竹的以竹喻人的通常格式,而以现代自然观取代古人的个人象征意蕴。或许,晓岗这种从造化中来的画竹方式恰恰可以成为他在千篇一律的墨竹画家中独立门户的契机。晓岗此种密生的丛竹,不仅可以表达他在无边无际的茫茫竹海中的真实体验,而且,密生的丛竹又可以使这位长于书家笔墨的画家更能在复杂的笔势,笔意、笔法及变幻多端的虚实浓淡干湿泼破种种墨法与墨象中成就自己的笔墨意象,似乎因于竹海的启示,繁密墨竹画的上瘾,使晓岗把他的单丛的古典墨兰也朝繁密方向发展,画得也是笔意盎然,墨意郁然。—当然,此种画法就突破了兰竹题材上延续了一千年的文人“墨戏”的套路,而向张大千所谓的“画家之画”上发展。然而,这对晓岗来说,当然就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挑战。因为几笔书家笔法 就远远地不够用了。这里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画家的素养:观察生活,应物形象,置陈布势,笔墨铺排种种画家技艺接踵而至。师法造化,又不能太似;讲究笔墨,又不能太不似。面积一大,形象更复杂,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笔墨之间的关系都与画单从的兰竹大小相同,晓岗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难度也还相当大,但让人宽慰的是,晓岗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也迈出步子,他需要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往前走。

  文章来源:《中国话》杂志网

作者:林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