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石匠PK 号子吼破喉咙

  本报讯(记者 陈颖)“哟着勒,哦伊哟,着勒……”昨日,当53岁的赖大财在本报高声喊出打大锤的号子时,台下应征者高呼“我们都支持你!”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石工号子》曲作者邓晓岗表示,他将从20余名应征者的现场录音中选取佼佼者,参与歌曲《石工号子》的演绎。

  应征者中不乏专业型选手上午9点,不少应征者早早来到报社作准备。“举上了天哟嗬……”大家相互切磋着不同类别号子的喊法。56岁的宋渝生,曾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过三年,唱民歌的他经常参加市内各种演出。“自从在时报上看到了关于歌曲《石工号子》的消息后,我就四处打听并找到了这首歌曲的词曲。”宋渝生说,拿到词曲后,他迫不及待地找了架钢琴边弹边唱,竟然一气呵成。另一位来自九龙坡区陶家镇政府文广中心的应征者朱跃元,来PK的同时还带来了自己的原创作品《抗旱渔水情》、《老百姓爱好官》等。其中,《老百姓爱好官》还在今年九龙坡区举办的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还有一位专业型选手,就是59岁的龚湘澄。他曾经参加过《川江号子》合唱团。53岁老石匠打头阵上午10时许,征集活动正式开始。《石工号子》曲作者邓晓岗、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郭道荣、市歌剧院指挥何泽生来到征集活动现场挑选“号子”高手。重庆电视台《直通现场》、《天天630》栏目的记者也闻讯赶到现场全程采访。53岁的赖大财亮开嗓子打头阵。有着30多年石匠工作经历的他,来自荣昌县盘龙镇合靖乡正觉村5社。起初,赖大财还略显拘谨,但在评委和众人的掌声鼓励之后,他扯开嗓门高喊:“哟着勒,哦伊哟,着勒……”伴随着赖大财响亮的号子声,坐在第三排的陈功更是举手大喊:“我们都支持你!”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洞(对)门那个二嫂哟,你……”北部新区大竹林镇的凤尚华一边唱着,一边举起“棒棒”侧身吃力地迈步做抬石头状。“唱快了点!”唱到第二段时,台上有人忍不住点评道。心情太激动 吼破嗓子“我们家乡抬石头通常不喊号子,而是报路。”来自四川巴中、有着34年石匠工作经历的董治财举例说,如果4人抬石头,前面有一个之字拐,走在前面的人就会喊“之字拐,前摆后不摆”!比赛中也不乏有“意外”发生:来自长寿的老石匠付德清就因心情太激动一下吼破了嗓子,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然后又鼓掌鼓励他重唱。

  众人提议将“幺妹”改成“二嫂”

  “今天所有应征者的声音都进行了现场录音。”市歌剧院指挥何泽生表示,他将从现场录音中选取佼佼者参与歌曲《石工号子》的演绎。邓晓岗和郭道荣也进行了现场点评,认为来自渝北区茨竹镇的杨卫东的喊法很有意思。随后,众人还现场完整地听了一遍《石工号子》,“对面那个幺妹哟,你看过来哟……”,听完歌曲后,陈功等人立马与邓晓岗探讨起来说:“我们觉得用‘二嫂’比‘幺妹’更恰当……”众人还将重庆号子文化的特色,以及“二嫂”和“幺妹”两个词语的文化寓意作了详细的对比和阐述。经过探讨之后,邓晓岗表示,他已经考虑将歌曲第二段的“幺妹”改写成“二嫂”。

  花絮

  最积极昨日早上7点整,“棒棒”王某就打记者电话询问关于活动的相关情况。“这么晚了,你还在睡觉呀?”当得知记者正准备起床时,对方发出诧异的感叹,让人不禁佩服这位“棒棒”的积极性。最勤奋63岁的永川“号子王”龚君财,自从看到本报关于征集“棒棒”喊号子的第一篇报道后,就打进热线表示要报名参加。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对号子的理解和原创的号子,手写了十几篇材料。最晚点昨日下午1点多,整个活动结束时,刘发仁突然着急起来:“我喊了十几名石匠朋友,他们都很想来参加,但是他们路上堵车,怎么办啊?”了解情况后,邓晓岗只得为他们的迟到表示遗憾。最年长在昨日的应征者中,年龄最大的要数70岁的大爷罗义林了。罗义林退休前是重钢的工程师,年轻时的他接触过石匠,并对石匠的号子有着浓厚的兴趣。最亲情参加PK的应征者中,不乏子女陪同家长前来参选的:曾德斌为了给62岁的父亲曾国全打气,一路陪同父亲赶来参选;同样是由儿子报名的付德清,前日特地由儿子陪同从长寿专程来渝;61岁的王億圆也是在干女儿的陪同下,从四川省达州市赶来的。本报记者 陈颖(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