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画与水墨画

  最近看到雅昌博友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水墨画与中国画的问题。此前我曾经提出赞同吴冠中提出的推倒中国画名称这个命题,当时也是众说纷纭,其结果莫衷一是。(参见

<狮子林>吴冠中

<米勒故居>吴冠中

<燕子寻故人>吴冠中

<湘西古城>吴冠中

<黑天鹅>吴冠中

  景安先生说,从吴冠中的作品,明显可以看到中国画全盘西化的轨迹,可以看到吴老先生是怎样逐步的在用西画的规则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参见http://blog.artron.net/indexold.php?92973/viewspace-148355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东西方艺术一直处于不断融合、交流的过程,西方艺术影响着东方,同时东方艺术也在影响着西方,影响是双方面的,这种影响从西方的马蒂斯、毕加索等身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印迹,而每一次的影响都是对自身艺术的超越,艺术的生命就在于超越,在于创新,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吴先生这样做并没有错,这恰恰是他对艺术的贡献!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不是吗?如果他也是像前辈那样,循规蹈矩地画水墨---勾皴点染,那他可能是潘天寿第二,或者齐白石,或者张大千......而不是今天的冠中!

   按照传统的观点,中国画勾皴点染如如同国粹京剧的唱念作打,有自己独特的程式,如果破坏了这些程式就不再是京剧、不再是中国画了!但艺术要向前发展,不变化是不可能的,我们如何处理发展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呢?当发展和传统发生矛盾的时候,发展重于传统!当代水墨画的产生,是水墨画反映当代人情感所带来的新变化。自从中国画出现以来,这种变化一直没有停止过,如历史上黄荃的工笔、徐熙的野逸...近代出现打破传统构图、用笔,画了大量仕女作品的林风眠,在画面中大胆用笔、用色,对现代水墨作出重大贡献的李可染!...所以,艺术需要向前发展,艺术程式是必须打破的,只不过是程式打破的有多有少而已。打破的少,观众还能感受到传统的影子,作品尚能被接受;改变的多了、快了,读者接受不了,或者一时接受不了,骂声自然就来了,只要作品能给人美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沉淀,管他是采取什么手段,作品终有一天将会被人们接受的。

  中国画是水墨画,或者说中国画是传统的水墨画。如果让中国画的名称下台,诸多的原因,很多对中国画经营了一生或者半辈子的老前辈还接受不了。随着水墨画的发展,水墨艺术确实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水墨不再仅仅是描绘花鸟虫鱼、山水树石的陈词老调,对于这些传统的题材,我们既不要有意地回避它,也不要刻意去模仿它,尤其在对它们的表现形式上。在这个问题上,吴冠中曾经提出过“笔墨等于零”,说的是我们不能孤立地谈笔墨,笔墨只有放在具体的画面中谈才有意义。另外,大量抽象、半抽象水墨作品的涌现,水墨作品的的确确成为当代人表达情感,表现情绪的一种手段,只有当水墨成为真正意义上表达当代人情感的艺术工具时,水墨才将会日益成为当今艺术界的宠儿,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艺术学子的喜爱!从而彻底改变水墨即所谓的中国画在学校学生中不如油画受欢迎的尴尬局面!

  当我们这样重新认识中国画即水墨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发明的国粹---中国水墨画大发展的时代到来了!!!

作者:雪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