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知白水墨艺术展所讲(录音)

 

刘知白水墨艺术展所讲(部分录音文字)

刘晓林

刚才有人说刘老的画是混沌的,他的混沌是他的综合修养所导致的。我觉得,当代画家与刘知白、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他们这一代人相比,我们最欠缺的不是术、不是技巧,最欠缺的是综合修养,如果综合修养达不到,而一味地在术上探讨,在所谓的抽象、具象上探讨、在画面感觉上作探讨的话,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刘知白这样的大艺术家,我们如果再谈墨法、再谈笔墨、再谈构图等等,就如同对李太白、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文,谈平仄押韵的要求一样。对这样的大艺术家谈技法是毫无意义的。接下来谈几点思索:

一是关于大艺术家的问题。大艺术家绝大多数都是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从刘知白先生的作品看,气韵也好、水墨流动的感觉也好,都是符合大道、符合法理的,符合道德经所讲的大平衡。在特定的时代,出一个大艺术家比出一个大哲学家、大科学家都困难得多。为什么?大科学家绝大多数是靠逻辑思维推理,大艺术家要思于心,发于手,同时还要把画面背后的东西传递出来,要让欣赏的人能感觉得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二是真艺术的问题。我觉得真艺术应该是去名利的。历史上留下的经典作品中绝大多数是名利观念很少的。从刘知白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就能体会出冲淡,也是平和的另一种说法,第二个是典雅。

第三个思索是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问题。由于综合因素,允许出现艺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在特定的时间段远远没达到应该享有的市场价格,哪个时代都会有。为什么?一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人这个所谓的高等动物是趋利性的,第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判断问题,在审美判断出问题的情况下,我们谈艺术的优劣是毫无意义的。

延伸一点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谈自己的作品在哪一次大展上获奖了。我说,如果评委出了问题,判断标准出了问题,在标准不对的情况下,得奖是耻辱的,而不应该是高兴的。从1900年到2012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方说,很多次美展的一等奖、二等奖获奖者能真正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并不多。现在很多想参展的人,一味地投其所好,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绘画的本质。绘画的本质是什么?无非是人这种主观动物与客观世界发生碰撞后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方式而已。

再谈一个观点。刘知白先生的作品传递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以贯之。以发展的观念看,一类是青少年时期一个面貌,随着阅历增长,中老年出现第二种面貌。刘知白先生是特例中的特例,从少年到晚年始终都有一种平和在其中,即使生活非常艰难时他的画面也存在大平静。可以说刘知白先生在青少年时期对艺术的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中晚年只是在认识高度上做进一步调整而已。

今天是母亲节。刘知白先生养育了11个子女,可以说既是父亲,也是母亲。所有的官号都是假的,作为维时老兄的朋友,我把我以前写过的文字《遥寄刘知白》在这里读一下以献给这位伟大的父亲和母亲。

刘翁得邀隐天际,
 
玉龙欲谋殊绝缘。
 
坤维罔极阴阳断,
 
藉得神思相往还。
 
凭想西南黔贵地,
 
诡谲变幻终无端。
 
修竹有节碧波曲,
 
天籁无弦白云间。
 
如莲幼学痴绘事,
 
肇端当铭芥子园。
 
丹青岂脱诗文养?
 
舞勺之年拜王田。
 
先入朱云百花馆,
 
复住旧时月色眠。
 
熟览今古多少帙,
 
尤仰清湘做峰峦。
 
学时无我笼他影,
 
化后无他我独行。
 
六合同声八荒指,
 
混沌界中传龙鸣。
 
提按顿挫挟天地。
 
浓淡枯湿伴渍清。
 
造化在手亦在心,
 
无视前规平仄平。
 
聚墨成形无穷尽,
 
任笔为体八面锋。
 
君知山川草木性,
 
跌宕毫楮任纵横。
 
山川草木知君意,
 
操笔无为运墨成。
 
满目氤氲四时垂,
 
披图纷成幻神髓。
 
一笔泼落篇终接,
 
百代圣手三两得。
 
试问浮名南北士,
 
较之真学价几何?
 
真学道深知者少,
 
白云千载或寂寥。
 
睥睨寂寥画图在,
 
无缘悲欣已飘飘。

作者:刘晓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