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新疆库车东北的苏巴什古寺遗址进行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一具舍利盒,尤为令人瞩目。舍利盒后被探险队的堀贤雄、渡边哲信带回日本,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据日本学者研究,此盒时代当在公元7世纪。舍利盒呈圆柱形,盒盖呈尖顶,像个蒙古包。盒身直径37.7厘米,高31厘米。初发现时,真个盒身被红、灰白、深蓝三种颜色覆盖,并镶贴一些方形金箔作为装饰。初则未受人重视,直至半个世纪后,发现在盒外层颜色内有绘画的痕迹,经剥去外层后,才显露盒身上原有的绘画,这才引起日本学者们的注目。
盒身为木制,外敷一层粗麻布,再以白色打底,然后绘画,完成后再在画面表层涂上一层透明材料,以保护和拉开色彩名都层次,制作精巧。盒盖上有四个用联珠纹组 成的环状图案,其中绘有翼天使,其形象与斯坦因在米兰佛寺遗址发现的有翼天使壁画和阿富汗哈达佛寺遗址窟顶的有翼天使相像。四个童子分辨演奏筚篥,竖箜 篌、琵琶等乐器。盒身一周则绘由二十一人组成的乐舞图,并开有数个孔洞。对此乐舞图,李安宁先生以之为苏莫遮。
关于苏莫遮,唐·慧琳《一切经音义》载: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像鬼 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以泥水沾沥行人,或持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 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境异”条载:龟兹国,元日斗牛马驼,为戏七日,观胜负,以占一年羊马减耗繁息也。婆罗遮(娑摩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 无昼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
作者:江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