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收藏观:万物过眼,即为我有
经常有人问我,买什么艺术品能赚钱?有人甚至说,最好上半年买进,下半年翻倍抛出。
也有艺术机构会这样向买家推荐:这作品将来升值空间很大。
我们习惯了资本市场里的高抛低吸,资产升值变成了人生一大乐趣,面对艺术品,习惯性思维难免十分活跃。
可惜,艺术品不是简单的商品,对待艺术品,怎一个钱字了得!
画展上,一幅画提不起你的兴趣,只要说它值1000万呢!你是不是有点兴趣了?我在上海某条静谧的街上,突然发现一家类似于服装小店的门面,外墙上打出广告——“本店有世界上最贵的画,价值多少个亿”,我记得自己嗤笑了一下,但心里还是禁不住动了一下。
人性有弱点,但人的价值在于能超越和摆脱弱点。
华人收藏家大会上,大家都声讨把收藏当投资和投机,是一种多么不齿的心态,但事实上,如今的资深藏家,完全不把艺术品跟钱相联系的,实在凤毛麟角。
不少大藏家终其一身,最后将价值连城的藏品全部捐给国家,行为崇高,令人敬仰之余,涉及到一个重要命题:艺术品到底应该怎样拥有?
假设一件价值过亿的国宝送给你,你会怎么样?摆在哪儿安全?多少人看护?万一透露出去怎么办?拿在手上,手会不会抖?如何保养?如何脱手?给人知道,自己的安全如何保证?为了这件藏品,你付出的心力和财力,远远大过它给你的荣耀。而普通人,大概是不能承受的吧。
事实上,我们很少看到一件藏品会传过三代,战乱、家族纷争、社会动荡、经济危机,这些是艺术品难以躲避的劫难,而背景,则是源自人性本身的弱小。
那么,艺术品最好的归宿就是全社会共有,人类的优秀艺术品,应该让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近,无论保管还是欣赏条件,摆在博物馆,远比摆在自己家里有价值。
如今,社会上天天有艺术展,优秀的艺术精品,天天在博物馆、美术馆等着我们,把画展、双年展、艺博会和博物馆当自己家,把里面的所有展品都当是自己的藏品,尽情欣赏,记住艺术品让你感动的每一个瞬间,在心里面把它藏住,根本不用防霉、防蛀、防盗、防跌价、防觊觎。
非常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方印章,上刻“万物过眼,即为我有”。
撰文:詹皓
作者:詹皓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