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发于理 兴于意----对许振山水画艺术的考察

天气: 冷
心情: 平静

好友袁俊华教授赐文,颇有溢美之辞.我引以为鼓励并为之努力

 

 

发于理   兴于意

————对许振山水画艺术的考察

袁俊华

 

中国山水画的形变过程是从绘画本体自觉到人的主体自觉的由形而道的过程。较早时期,绘画存有较多的“描述”与“状物”功能,西汉时王充说过“目无所见,则无所状”,就反映出人们将眼中世界转换成绘画这种人化自然的思想依据。伴随着在自然面前的人的觉醒,这一思想则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从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到荆浩的“心随笔运,取象不惑”,画家就不再缺失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将心与象的契合视为创作动机,实现了山水画从“尚理”到“兴意”的完善过程。顺着这一思路对许振先生山水画艺术进行考察也就更便于认识其图式的生成和发展以及绘画精神的呈现。

从表面上看,许振的山水画图式是奠基在宋元山水的基本架构之上并由此出发的。五代及两宋山水画从总体上可概括为“尚理求真”,作品中充满着对理与法的追索和对自然的追问,这一时期,从荆、关、董、巨到李成、范宽,水墨山水画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荆浩隐太行,范宽居关中,躬耕垅上,与自然相看不厌的“天人合一”理念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那万千气象的画面之内就饱含着画家对自然的无限尊重和敬畏之情。上溯到宋元来构建自己的山水图式,只所以成为许振山水画价值取向的必然,体现在许振也能以一种虔诚之心面对自然,面对古人。由此也才使得许振山水画在品质上的质朴大方。在他的《吉天祥云图》《共向山亭领素秋》《天河飞流》等系列作品中,体现出了一种气象宽博,端庄谨严的风度,这里没有了虚无,没有了浮燥,清静平和的心态溢于纸端。一般来说,元四家是文人画成熟的标志,形意相融于山水的文人精神开创了东方艺术的高度。这与许振儒雅的精神气质颇相符合,从许振收放有度而又能充满意趣的笔墨符号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许振捭阖宋元并能取舍随心的本领,面对着技艺娴熟的作品,面对从画里画外呈现出那种谨严、自然、飘逸、雅致的精神情怀时,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许振所达到的高度额首击节。

在许振近期山水作品中,《明霞图》《涌》等一批彩墨山水使人一新耳目,这其中有对传统青绿山水的领悟与继承,更有自己曾有的极具现代性彩墨实验的情绪沉淀。同样的浓墨重彩,林凤眠与张大千以各自不同的文化支撑和迥异其趣的才情,铺陈着各自的精神世界,也影响着后来者。上个世纪末,许振初涉京城的多元艺术氛围之中,来自视觉和心灵的冲击,使得他的彩墨实验成为一种必然,形式与张力成为画面的语言诉求,传统与现代的缠绕,颜色与符号的胶着,扩张着不堪承载的宣纸。情绪渲泄之后的沉潜,给许振带来了美丽的痛苦,也使他经历了蜕变。我丝毫不奇怪许振山水画中仍有的浓重色彩,但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些墨色交融,淋漓酣畅的彩墨山水画时,我们确更加明晰地感触到一颗平静而舒展的心灵。因这我们看到的许振已经从从喧嚣归于平静,已经从灿烂回到了朴素。

当先人王履从华山写生归来,并在自己的作品前写下那句名言“我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时,他其实提示了中国画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真谛。几年前,当许振再次沿着石涛、弘仁、黄宾虹曾走过的山路拾阶而上时,他并非仅仅为了践行“读书行路”的古训。中国画从不脱离自然,中国画也从不为自然役,站在光明顶的许振有了更为冷静的思索。度物取象的写生方式,确保了中国画典雅与不朽的品质,宋代的院体小品中间鲜活灿然的枝叶就给中国画写生作了生动的图解。许振有安徽、北京等多年求学的经历,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保证了许振提炼与观察的准确与深刻。使得他的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不等同于一般的文人墨戏式的符号山水。黄山归来,《山水六条幅》等阔大的六尺条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新的气息,将自己对黄山的感受融入其中,很好地完成了“师造化”与“得心源”的结合。没有感受的去讨纸上生活,终究使人气短,这也是李可染在五十年代的写生作品仍能令人赞叹的深层原因。许振留连与黄山,长白山等诸峰,饱游沃看,澄怀以味象,所得作品固然使人信服,耐人寻味。

纵观许振的山水画,不独对 “理”与“法”的绘画完善,他能够娴熟地调动笔墨因素以达到“兴意”的目的。如果我们对他的《笔下江山意取成》《闲里收将水墨秋》等作品稍作分析就能够发现,他笔墨兴意的方法有其两点。首先,用笔灵动,意溢笔端。张彦远有“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许振有很好的书法直觉与修养,这为他的作品整体上的朴厚画风中增添了隽秀灵动之气。其次,以墨传情,墨岚境清。轻墨淡岚构成了许振山水画的笔墨心象。笪重光说过“笔墨奇,恶境生”,许振的清墨淡岚奠定他作品文雅的格局。师造化,全其骨。师古人,得文脉。总有人对传统山水画的再生持悲伤情怀,总有人轻率地给传统山水画挂上终结者的标签,这是一种以假设的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所做的裁决,其荒谬与肤浅早已昭然。许振的可贵在于他向来不以别人的眼睛代替自己的眼睛,不以别人的思考取代自己的思想。许振山水画艺术取向的合理性使得许振山水画作品渐入佳境,呈现出根深叶茂之势。

不得不提的是,许振在建立起更为稳固地从自然通往笔墨心象的桥梁上还有许多路要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一路前行的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

                                                                            20081112

作者:xuzhen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