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浅窥东南亚艺术产业圈

浅窥东南亚艺术产业圈

  尤洋

近半个世纪以来,当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时,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则在经历政变,革命等一系列社会动荡,只有新加坡经过1965年的独立运动后,根据自身的人文,经济特点建立了适合的制度,从而逐渐成为影响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 发生在其余国家的政治事件都使得本国经济,文化遭受了较大程度的冲击. 对于处于全球化的主导推动者--西方经济大国来说,出自对东南亚地区社会政治气氛的陌生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同异副产物在这里尚未有明显影响, 东南亚当代艺术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程度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艺术:正在发生

 

纵观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一个很直接的感观是只有少量的艺术家从事多媒体装置或影像艺术的创作, 在这里的艺术收藏群体内,<美术>(Fine Arts)一词在相当程度上是代表了<绘画>(Painting)的含义,虽然雕塑作品在收藏群体内也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大部分雕塑作品是具备装饰功能,强调美学观感(Aesthetics)的所谓传统雕塑. 我们知道艺术品产业链的终端之一--收藏群体的品位取向,将会极大程度刺激影响艺术创作选择, 所以从画廊陈列的大量作品的并不复杂的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略为猜测当地艺术收藏趣味所在. 同样在东南亚地区以外的艺术市场, 多媒体作品,影像作品的受关注度虽相对更高, 但是从拍卖记录表明,那些价格最高的作品往往还是绘画类和带有强烈装饰性的装置作品,无论这些是来自已故艺术家还是正处在创作巅峰的艺术家. 这一点东南亚艺术市场也不例外,而且这一特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强烈.

 

与韩国艺术家在材质研究上的别具一格,日本艺术家在漫画语言上的大胆运用不同,很多东南亚艺术家喜好将森林,动物,神秘力量等元素运用到作品中,作品中少有大量重复的个人符号,如印尼艺术家SAPTO SUGIYO UTOMO对贫困人口生活状态的关注,Natte Utarit对自然生物的描述等很清晰地体现了这种特点. PUTU SUTAWIJAYA是近年来东南亚艺术市场上的一颗明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回归自然的天性召唤, 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来自远古壁画或是原始村落的传统节庆舞蹈.大部分艺术家用温和的方式描述平凡生活的同时, 也有为数不多的艺术家体现出他们的尖锐批判. 比如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泰国观念摄影艺术家MANIT SRIWANICHPOOM的作品以讽刺的姿态阐述现代化,国际化在泰国引发的环境,经济问题.

 

与亚洲其他艺术发展迅速的地区相比,东南亚艺术家与国际学术届的交流显得略有薄弱,一方面是语言沟通的障碍;另一方面,新加坡之外的大部分艺术家居住在传统文化保留良好的小镇或岛屿中,所接受的美术教育也多在当地艺术学院所得,这种传统文化气氛浓厚、商业气息淡薄的环境孕育了东南亚当代艺术的独特色彩。

 

东南亚画廊:与中国内地合作紧密

印尼EDWIN’s GALLERY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重要画廊之一,成立于1984年。由于画廊负责人,也是收藏家的Edwin先生涉及当代艺术很早,画廊与几乎所有知名印尼当代艺术家有过合作。画廊目前正在策划筹备2008年春天在北京798艺术区内的印尼当代艺术家群展,以期加大与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的接触

 

印尼另一优秀画廊NADI GALLERY在经营大牌艺术家的同时非常关注年轻艺术家,画廊与HANDIWIRMAN SAPUTRA等新锐艺术家有着长期合作关系。

 

2003年之后,一些画廊,艺术家也在主动寻找与其他国家艺术家交流的机会,如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所(STPI)2007年与中国艺术家林天苗的合作,双方携手创做出大陆鲜见的高水准版画作品。泰国艺术家MANIT SRIWANICHPOOM2006年在北京高地画廊举办个展,并与熟悉泰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合作,2007年在北京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代表作品《粉红人系列》。北京索卡当代艺术空间则携手东南亚艺术收藏家姚谦,先人一筹的在2007年精心策划了群展《东南亚当代艺术展》,首次令中国艺术人士亲密接触东南亚艺术,展览出人意料的良好销售使画廊对持续经营东南亚艺术充满了信心。

 

与茂盛的艺术创作能量相比,艺术博览会的欠缺令东南亚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得到的关注极为有限,而一些大型学术展览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南亚艺术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曝光程度, 2006年举办的首届新加坡国际现代视觉艺术双年展,把以AGUS SUWAGE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艺术家展示在世界面前。2008年雅加达也即将创办印尼当代艺术双年展。大型国际艺术活动,短时期内凝聚大量各国博物馆策展人、商业画廊、收藏家等的能量,无疑会对举办地及临近地区的艺术生态起到催化作用。目前东南亚画廊鲜有参加在欧洲、美洲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希望提升国际知名度的画廊则务实地申请参加在北京或上海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如NADI GALLERY将携东南亚地区极负盛名的艺术家AGUS SUWAGE的作品在4月举办的北京CIGE画廊博览会展出,这也是NADI画廊首次参加中国的艺术博览会。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多年的新加坡季节画廊、林大画廊更是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常客。除了参加艺术博览会,老牌画廊如林大、华艺莎、季节等画廊已经纷纷在北京艺术区内设立分支画廊,在向内地藏家推广东南亚艺术家和对中国艺术家作品在东南亚的宣传和推广上功不可没。

 

资力雄厚的东南亚拍卖市场

在以印尼,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诸国,当地华人群体掌握着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核心企业的经营,他们不但是东南亚当代艺术品的主要消费者,而且对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市场有着相当的影响。东南亚藏家对中国写实风格油画的青睐程度,近年来直接反应到保利、嘉德等中国拍卖公司的拍卖征集选择。 2007年《三峡大移民》,《放下你的鞭子》等创造拍场天价的作品,均出自东南亚藏家手中。

 

国际两大拍卖行苏富比与佳士得均在南亚地区设有办公室,常年关注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市场动态。香港在诸如免税政策,国际货运枢纽地理位置等优势条件下,近年来成为聚集艺术交易最为繁忙的城市之一。为避免香港举办的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分流拍品及藏家,苏富比至今只在新加坡一地每年举春秋办两场东南亚艺术拍卖。

 

东南亚本土拍卖行BOROBUDUR举办的2007中国当代艺术板块中,出现了曾梵志、周春芽等明星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张洹代表作品《FAMILY TREE》更拍出了624000新币(3百余万人民币)的好成绩,足以一窥藏家的购买力之强。不过有些奇怪的是这家拍卖行给出的预估价偏低,尤其体现在年轻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上,往往最后的成交价是估价的5倍以上。2007年个别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已经在飞速上涨,如PUTU SUTAWIJAYAMASRIADI70后艺术家,作品价格已超过百万人民币价格大关。与北京,香港或者东京等其他亚洲城市举办的大型拍卖不同,东南亚地区的拍卖目前并未有大量外地艺术资金介入,艺术市场主要靠本地藏家支撑.这也正是前文所述当地艺术风格显得单一的原因之一---买家群体的品位接近而且略为保守,所以市场上一些作品涨幅很大但是并未刺激鼓励它类艺术风格的繁茂涌现.

 

与之对比2007年中国大陆拍卖公司,已经开始设立日韩当代,西画等专场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往返位于东京或首尔画廊和拍卖的大陆买家群体也不断增多, 东亚数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共通性也为彼此艺术品市场的流通性提供了增长的宏观环境条件. 在愈来愈多的画廊,媒体关注东南亚艺术发展,以及亚洲国家间文化交流频率的提高的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南亚艺术品集体爆发的时刻已经开始倒数。

 

照片提供:Edwin Gallery, 北京索卡当代艺术空间,Nadi Gallery,尤洋

 

 

 

作者:尤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