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两个周六,两个展览

两个周六,两个展览

TIMEOUT BEIJING 200811月上  专栏

/尤洋

 

104的周六不辞辛苦去了早年肮脏朋克转变为试验电子风格的音乐人丰江舟展览开幕,展览亮点是在BOERS LI画廊小院子里一票音乐达人的即兴声音实品演出。能感受到老丰经过多年在音乐道路上的摸爬滚打与探索,已经从乐队Band形式彻底转向了如今更为丰富的表达。当夜他与多媒体兼声音艺术家杨韬,电子音乐达人邵彦鹏,钢琴家吕佳佳,视觉设计艺术家盛洁,以及萨克斯演奏家刘元共同即兴,演绎了一场噪音,乐器和视效交融的盛宴。小吃一惊的是开幕酒会的啤酒需要付费凭票兑换了,不知是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波动影响,还是老丰希望自己的展览更加贴近地下独立音乐酒吧的酒水消费形式。

 

相比老泡们的作品,我更愿意关注热爱音乐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作品。1018的周六我应邀赶赴美院新晋毕业生郑维在798的个展开幕,观摩完毕后,很愿意多费些笔墨表达一下我对小郑艺术作品的感言。

 

初见到郑维的作品是在今年CIGE博览会上的MAPPING ASIA展览单元中,这个单元旨在推出亚洲范围内优秀的新锐艺术家,由当代艺术专家推荐参选,当时老泡摇滚乐与当代艺术跨界经纪人黄燎原所带来的便是80后艺术家郑维的油画作品。

 

可能是那几个月死亡金属听太多的缘故,郑维的绘画作品中流露出的不安,避世,死亡情绪一下子吸引了我,后来在一次地下摇滚乐演出中,我正式认识了郑维,艺术家本人的不善谈吐与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张力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昨天的展览展出的是艺术家08年创作的一系列版画作品,其中一组相片+刻刀作品则格外有新意。其实在3个月前,我就隐隐预感到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有一批实验性的非传统绘画作品即将破茧而出。当时在我和星空间房方为四川灾区儿童重建学校而策划的募款展览中,郑维捐赠了一件与地下音乐界的著名“诱导青年”雷霖合作的音乐装置,装置的封面是郑维开始尝试采用刻刀表现的照片,装置内则是雷霖07年至08年期间创作4首歌曲CD 郑所选用的照片,多是记录曾影响一个时代年青人成长的伟人离世时的照片,如切·格瓦拉,鲁迅等。在照片中伟人遗体的四周,郑维用极细的刻刀在相纸上刮出呈光芒状的野草杂生图像,令观者的目光重心不由放到逝者身上,而将照片中的旁人淡化为背景,而野草图示则加大了苍凉与悲壮的情绪。从艺术价值上来看这组作品,虽然郑维告诉我这组作品还是强调版画中版数的概念,即每张限量制作15个版,但因为每张照片上的刀刻过程都由艺术家手工完成,所以每个版上的纹路都具备独一性,较之其他传统版画作品,这组作品在收藏价值上显得更为珍贵。

 

在野草系列作品郑维的自述文字中有着左小祖咒式的隐喻,呈现的图像则有谢天笑早年的歌曲《雁栖湖》、《昨天晚上我可能死了》中也曾贴近的黑色幽默氛围。其实无论是郑维的版画还是油画作品,都可以看出艺术家对死亡题材的偏爱,其中又大可分成对伟人的死亡,与对年青人的死亡两种描述,我们可以把对伟人题材的作品看做艺术家对曾经年代的追溯,对人生信仰的坚持;而年青人的逝去,则暗示着艺术家本人以及他身边的朋友,透露出年青人在成长中所感受的那种无奈,忧心忡忡,心怀叵测。

 

我从展览上买回一张很小的野草系列版画,回家吃过宵夜喝茶时凝视作品,慢慢的体验着艺术家所表达的情绪。即使每个人都不得不在这个腐烂的年代中变质,我也饶有兴趣的看着身边的年青人面对成长经历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应:有的人对丑恶视而不见,有的人则如同鲁迅笔下成为“真的勇士”而用自己的语言揭示着人生中真实的疮痂。

作者:尤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