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革新与格调
朱万章
苏卧农是在岭南画派中画风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是高剑父的大弟子,在春睡画院亲承高师教泽。1949年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高剑父相比,二者画风迥然不同。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叛逆,这种“叛逆”是老师之“幸”,也是艺术之“大幸”。古人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苏卧农深得个中三昧。
苏卧农的“叛逆”,正是其艺术革新精神的体现。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笔墨技巧,有来自于恽南田、宋光宝、孟丽堂、居巢、居廉一路的没骨花卉;也有来自于日本画中对于环境、气氛的渲染以及物象的晕染。这种画风带给人一种淡逸清新、充满生机的气象。和其师高剑父霸焊雄奇的画风不同的是,在其画中,我们感受到一种视觉的柔和与优雅,是诗性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体。
苏卧农的这种画风,连同其他岭南画派的弟子们,常常会被认为有一种“甜熟腻”的倾向。其实,这并非革新带来的结果,而是在一定时期绘画风格发展的必然趋势。晚清以来的上海、岭南地区,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与商业文明的兴盛,这种艺术倾向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影响到画家的创作,无论是在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还是在苏仁山、苏六朋、居巢、居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人的作品中,都会找到这种痕迹。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和岭南画派所高扬的革新精神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
再说,“甜熟腻”的风格并非贬义,它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它是对一种绘画模式的客观描述。这种风格的形成反而说明岭南画派是一种游离于高雅艺术和大众美术之间的艺术形式,这与其创始人一开始就主张的现实关怀的审美取向是一脉相承的。苏卧农在画风的革新中,和其他高氏弟子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二代传人在艺术上的转型。他没有拘泥于“折中”的中国画改良,也没有桎梏在老师们的阴影中,更没有和其他同门师兄弟亦步亦趋,而是在第一代画人艺术精神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娴熟的艺术技巧,在技法的革新与意境的营造中发一家之言,成为第二代传人中艺术成功的典范。
艺术的革新总会带有一定的冒险性。那就是革新的结果会否带来绘画格调的降低。这种担心对于苏卧农来说似乎是多余的。从他行世的大量花鸟画和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努力塑造一种现代绘画的氛围。这种氛围介于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之间。他通过花鸟的形似、人物的传神以及极具诗情画意的衬景来烘染这种氛围。很显然,这种形而上的追求为其画的革新带来了艺术感染力,为我们认识他的绘画的格调提供了依据。
苏卧农的画风是岭南画派传人中独树一帜的表率。他没有刻意去求革新,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格调,但客观上为岭南画坛带来了革新,升华了格调,为我们迎面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是他在墨田中默默耕耘的结晶,是在无数次的艺术探索中为岭南当代画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9年1月8日D08版,题目被编辑改为:《从苏卧农谈到岭南画派的“甜熟腻”》
作者:朱万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