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每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孕育--蛰伏--积聚--喷涌的长期而艰绝的经历,如同火山喷发一般,是一个从隐性涌动(构思)逐渐过渡到显性喷发(完成)的持续且递进状态。我们可以在屏幕前跟随探险家、纪录片镜头走进那些带有着危险而又极致美的火山口,借由高科技观赏到火山爆发前期内在的奔涌与流动,继而在刹那间聚积能量喷薄而出。炫丽的熔浆与灰岩随着山顺势形成一条火舌,犹如一条缓缓前进的赤龙,如同一片带着赤焰闪着红光的璀璨银河。然而,艺术创作的前期构思过程却是那么私人化,那么不可知,如同一种向内的分子高度聚集状态。当宝贵的构想与灵感被艺术家以不同材质和作画介质展现出来时,才可探其美极之境。
火山喷发,无疑是一种热艳而又危险的美丽。
艺术,同样是危险的。——艺术家们长期的探索、实践,省思自我、观察自然与社会,感知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收集、汲取、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甚至为了艺术放弃,为之奉献自我。这一过程,勿宁说是伟大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危险与疯狂并存的历程。
徐志坚教授,在从事艺术的几十年光阴中,经过自我沉淀与摸索,不停开创、探索,各个不同阶段的分向专注与钻研,收获满满。可以说,每个阶段都为后继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次尝试提供了实践基础与充足艺术养份。有着活火山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与打造,在长期无数次的试验后,他的作品总是带着全新的面貌与丰富的内涵。细细想来,这与徐志坚教授对艺术长久而坚持的热爱密不可分。坚实的绘画基础与多方面知识的摄取以及对于美感天性的灵敏觉知,每个阶段,他的作品都有着无法复制的特色与独立的美感。
从最初从水粉画入手构建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力继而到对材料的斟酌、开创,不论是颜料色彩还是作画介质,每一次每一步,他都在做着谨严而慎重的推敲与尝试。炫彩语言的开创与色层分离技法的问世,无疑是现阶段徐志坚教授最受瞩目并具有强烈划阶段意义的存在。
自然的,当炫彩、色层分离与新的图式语言遇上真正适合于之的绘画体系时,火花迸发了。2013年国家税票遴选,由徐志坚教授带队所创作的“闽构华章”印花税票作品脱颖而出。该系列作品将富有浓重闽地风情的标志建筑以严密构建的绘画秩序绘就,并用极具张力与贵气的炫彩颜料将之提亮,使传统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更添一份质感,赋予其与时代接轨的蓬勃气息。在炫彩颜料的作用下,屋角、檐顶、墙沿,建筑上的每一块砖每一寸瓦似乎都有了新的生命,升起了一股令人沉醉迷思的强大而神秘的场域。
然而,一种真正体系化的绘画术道所衍生出的材料语言并不受限于任何题材,纵览画家笔下的人物、山水、或是花鸟画作,同样是那么的清丽和怡情。无论是沧桑的老人、娴雅的淑女、或是稚嫩的孩童,无论是荒芜的大漠、苍翠的乔木、或是清澈的溪流,无论是矫健的苍鹰、苦役的驮骡、或是温顺的牛羊。。。。。。经过画家的再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美感。——简洁的构成传达了最本质的形态美感;鲜明的图式彰显着一种新的绘画语境;微妙的外形特征和放大的韵律意味,在刻划物象原型面貌的同时,体现了绘画特有的逻辑意境。大疏大密的肌理反差和犀利的色层分离,强化了画面的装饰韵味,尤其是色层分离技法——由于分离边界的清晰,还原了自然界中空气清新的特征,展现了自然风物的清丽和明媚。一系列艺术化的肌理创造中,传统严正的写实物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审美价值:宣纸正面着色背面衬染与色层分离的技法组合使山石丛林、飞禽走兽甚至行云流水都具有了一种漆画般明艳的肌理与层次,观赏时体会到的是与传统水墨或重彩山水画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嗅到的是空气中的清新,赏到的是色彩上的明丽,感受到的是世界万物在全新诠释下的形式及结构美。
综观各类作品,青山与碧水、旷漠与沟壑、绿野与丛林,在画家营造出的层次感及空间感中遥相呼应,成趣成景。毫无堆砌死板之感,既充实又有着游刃呼吸的顺畅空间,空灵疏秀,耐人寻味。
每一次灵感的浮现,每一种新材料的发现,每一种图式酝酿的成功,都是振奋人心的幸事。那种孕育着思索的激动在经过不同材料的显性展示过程,等同于火山的自体运动过程,这种历程既宝贵又不可言说。的确,那是一个艺术家个人化的积淀与思索碰撞的体验,极具个体学术私密性。当这些宝贵的思想形成大众眼中所观看到的一件件精美绝仑的作品,那时,便是与喷涌出的火山岩浆一般,绝美得令世人惊叹。
2013年10月23日
作者:徐志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