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汉玉凳将专家推到风口浪尖

王敬之与“汉玉凳”

qqq2.jpg
  看到“汉玉凳”事件愈演愈烈,感慨颇多,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抛开“汉玉凳”真伪,只想就专家对“汉玉凳”的鉴定说上两句:

  首先古玉鉴定。众所皆知,古玉鉴定来不得半点马虎,可以用中医医术“望闻问切”来形容。这里姑且不谈“汉玉凳”真伪鉴定,仅以一般古玉鉴定为例,鉴定古玉,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刀工是电动工具痕,还是过去的手工雕琢痕迹,此外还要看其风化程度。对此,本人就联想到对汉代玉凳当头棒喝的王敬之专家,据悉正是这位王敬之专家“图片鉴定”结果及“汉代无凳”之说,才一下子让汉代玉凳走上了峰头浪尖,成为舆论的焦点,对汉代玉凳真伪褒贬不一的评议也如潮水般蜂拥而来。

  在这里,本人不想对王敬之专家的鉴定结果是否属实说三道四,只是出于收藏爱好者的古玉鉴定的基本常识讲几点,其一,图片鉴定。据悉王敬之并未亲自端详过汉代玉凳,其口头鉴定的依据是汉代玉凳的图片,也就是通过这张图片,王敬之断言汉代玉凳为赝品,也算堪称一位“图片鉴定专家”了。记得历史文献介绍伯乐每每相马必亲身历程才寻得良骥,后人虽然承其衣钵,无奈没有体验才闹出按图索骥的笑话。这一点同今天对汉玉凳的鉴定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敬之先生连汉代玉凳实物都没见过,更不存在实地鉴定,坐在家里,就能仅凭一张图片宣告“汉玉凳”为赝品,王敬之也算是古今一大奇人了,这样的“图片鉴定专家”的草率结论很是值得我们斟酌。

  其二,汉代无凳。“汉代无凳”之说,也让我想到了和氏璧,卞和得玉,庄王、武王皆以其欺君而断其双腿,后幸得文王慧眼才成就了蔺相如的千古佳话。今天,“汉玉凳”难免有历史重演之巧合,试想,中国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何人能敢说洞悉古今?历史还在探索中,说也不敢妄言,可就有人敢叫板,“图片鉴定专家”王敬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句“汉代无凳”让人匪夷所思,看了历史书吗?

  其次专家权威。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有水平、有慧眼、担得起责任。围绕“汉玉凳”有两个方面的权威呼声,一方面以周南泉为代表的专家通过实物鉴定,得出“汉玉凳”为真品的结论,与之相反的就是王敬之为代表的“图片鉴定专家”认为“汉玉凳”系赝品。这里,作为一位业余收藏爱好者,不敢对两方面结论作为评价,只能就专家鉴定的过程谈一些看法。周南泉实物鉴定得出结论,并出具鉴定证书,我无话可说。而“图片鉴定”专家王敬之的做法明显和文物鉴定据属据实的精神有悖,这种靠主观臆想的权威明显靠不住脚。而王敬之身份更让我对专家权威有所怀疑,据悉,媒体上对王敬之冠以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称呼。其实呢?据资料显示,原文化部文化市场评估委员会早已更名为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评估委员会即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为什么有此差异,不难想象还是权威作祟,冠以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利用政府公信力,标榜自己的身价。那么,这里就想问一下,身份都造假的人还能说权威不?答案是一目了然的,其中的黑暗和内幕是显而易见的,自制“金缕玉衣”巨额贷款诈骗案不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样的专家能信吗?
总之,真假“汉玉凳”不是我辈能辩出真伪的,要知庐山真面目,还需要专家们放下架子,去掉华丽的外衣,亲自去体验下,揭开“汉玉凳”真伪之谜

作者:城地XIN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