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995年--1999年学习(绘画)日记摘抄(二)

1995年--1999年学习(绘画)日记摘抄(二)
 
      星期日,我接着那小幅人像油画继续画下去。四、五个小时坐着,午饭也忘了去吃。用了厚涂法,不停加入新的颜色,表面也不十分光滑。也许是颜色过多的原因,画面有点脏,得想法克服。昨日郭姗姗请我改油画,她已经画了一层类似“固有色的平面构成”,已有多日没画,早已干透。我画了一个小时,出的效果比自己的都要好。采用干擦法,画面部阴影时用小笔沾生褐在纸上扫几下,在需要的地方来回的蹭,擦上去的颜色有调出来的颜色达不到的效果。我此时觉得有许多颜色根本调不出,基本功尚缺。上色不一定是调色板上硬调出来的,还得掌握一些在画面上得到某色效果的技法,或许干擦也能算是其中一种吧!只有实践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上周六下午,色彩兴趣小组在美二画室进行色彩静物写生。那儿的气氛的确像个画室,也许是这儿环境的影响吧!我在那儿画得特别有感觉,用笔用色十分顺手。作画有这种感觉成功的可能性极大。虽然有以无法为至法的说法,对我来说还是有法比无法的好,因为我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现在无法往下画时,就乱涂乱改其结果可想而知。
      色彩兴趣小组使我有机会再一次接触水粉静物。画了几张知其不易。想起二年级下学期时的色彩静物,的确令我自豪。几个月未画,自信留住了,并且上升了,而作画能力却下降了。上星期我买了一套入门书,其中有一本《色彩静物入门》,书中涉及到的概念理论、表现技法的确令我耳目一新。如果掌握了它为入门的话,我还没有入门。
      色彩,我一直努力探索着它。迷茫过,也被片面支配而清晰过。在作画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一旦遇到,以我的知识体系无法解释,更无法表现出来。二年级下学期在习作中,偶然发现互补色的协调、对比与冷暖色的协调、对比之间的部分关系,使色彩认识进了一大步。现在我停留在那个理解层次,又因几个月未练,怕也有所下降。                1996年1月9日
  昨日下午活动课期间,无意去了画室,见到留下的颜料与落在地上废弃的画。于是找了块画板和一个图钉,准备好后,画了起来。在画轮廓的同时就开始上色,旧画上的色彩对我有一定影响,原来画面上的紫色对我有极大的启发,顺着它用自己的想法改造。前一段时间苦苦追寻人物面部色彩规律,那时我被黄色调支配着,重色彩、强对比总使我似是而非。上星期五画陈晶晶时,作了一点尝试,改变了一下面部色调,有一点成果。通过昨日默写的女孩,明白了原来的色彩理解在教条、刻板的表现形式下显得扭曲,事实上人的面部色彩变化是很微妙的,如,明部偏红暗部则偏红绿,以前明部红暗部绿的极度对比,将明暗互补的理论极度夸张是错误的,且纯色过多使得画面“火气”太重。
       今天下午活动课,带上《美术向导》与一张大对开纸去画室,将靳尚谊的素描女青年头像用水粉表现出来。如此大的色彩头像画起来的确让人心动,画了一阵觉得不妥,退远一看还行,信心也随之而倍增。进而改正形体,用色比较薄,一层层加上去,画得比较保守,但是用大笔表现的。明暗部的用色比以前协调得多,接近人的肤色,冷暖也体现得不错。上午在专业课上,花费了近四节课时间默写人像,效果平平,这说明仍需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
       近期的水粉头像习作,可以看出我前进了一步,这是研究了王玉琦色彩理论和多看一些好作品的结果。前一段时间的作画步骤,是在研究、临摹宫立龙水粉头像时形成的,也曾推动我人物造型的提高、色彩头像理论体系的建立。我发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多看书、多分析好作品、多画的前提下产生的。现在还有许多“不解之迷”等待我“多看、多想、多画”去解析透彻。          96年元月11日
 
      星期六上午,学校没有对我班开讲座就去了画室。见地上有许多二班同学丢弃的旧画,他们的形不怎么令人满意,但色彩各有千秋,令我兴奋不已。“借”了一个调色盒与留在那儿的一桶水。用他们的色彩作底色重新造型,很快一张习作就出来了,画面湿时效果很好,干后灰了许多,可能是因为用色过薄而纸上原来就有颜色造成的。又捡起一张八开纸,它正反都有画,先改其中的一面,顺着它原来的形作了一定改动,色彩关系没有大的动作,就这样完成了。一张卡纸涂满了颜色,可能画的是一张风景吧!不管它是什么,在上面勾画了一个女孩头像的轮廓。信心十足相信一定能够画好,希望很大,但其结果以遗憾告终。接着又将上张八开的反面改画了一下,要结束时认真刻画了眼睛,效果顿变,似乎很传神,顺其情境背景中加入了红色,烘托画面气氛。午后的两张,一张画得有点小气,调色用色方式值得推敲。后一张是春华画不下去我接着完成的。这两张画虽都是八开,对待它们的态度却不低于四开的画,可画得也并不算好,所以说八开的画不一定比四开的好画。下午把星期五专业课时画的对开素描修改了一下,好长时间没有画素描了,画时没有多少头绪,这种感觉我作画时经常遇到,还需要锻炼呀!晚上,在画室又默写了两张色彩头像。动态十分难表现,用色也不如上面的精彩,考虑得不够全面,明暗部分色彩交接比较生硬。那天共画了八张水粉,得到的启迪很多,为以后画水粉提供了许多依据。
  昨天,花一整天时间临摹王玉琦的那幅红衣女孩。开学初用四开纸临摹过一遍,此次所用的纸比前一张大两倍多。没有用铅笔打形,直接用水粉笔勾画轮廓,作画时注意力没有局限在某一点,而是一大片。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比较方法以后还是用得着的。由于精心的准备加上一定要成功的欲望,使得自己放不开,结果画面显得不生动。今日上午再次看它,觉得很不完善,找个时间再画一画吧!
  本星期专业课就要结束了,回想这一学期我又学到了些什么呢?      96年元月15日
  寒假已近尾声,明日我就要打点行装去学校了。回想起来许多计划都没有完成,主要是在前一段时间耽搁了。在前几天,完成了三幅油画和两幅色稿,虽然看上去好像还没彻底完成,但我是尽力了,那几日都到凌晨两点左右才睡觉,短短几日能有这样的收获,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现在我越来越清楚整体意识的重要性,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的区别,都有各自的技法,但它们都统一于整体意识之中,这种意识是完成一幅画的根本。画面中的色彩具有无穷层次的变化,如果想每一个色彩都在调色板上一块一块调好后再上到画面中去,这几乎不可能。应调一大片主导色并将它铺开,在其中不同的部分加其它色,调出符合画面需要的色彩来。
  80×100cm的《红衣》是根据一幅人物照片的启发而开始的。下午四点多开始动笔,铺色时松节油用了很多,画到夜里整个画面的基调已经出来,经过第二日(2月26日)上午的加工,到中午已经可以示人。午后作了一次大的变动,将双肩向下移了大半寸。在处理衣服时,根据光的流向用大笔由明到暗铺开,目的是表现光从上至下的趋势。阴影和背光部采用补色关系而加入绿色。下午背景色上了几遍,
  画到那时许多地方已经定形,作大的修改必将更动许多地方。可瞧着总感觉有问题,只是在自身得过且过心态下,大的缺点总是在一次次检查修改中漏网。等到夜深人静时,下决心将最重要的面部着了彻底的更动,重新上色,确定五官的位置,又用柔软的水粉笔扫去其笔触统一画面。第三日(2月27日)收拾了一些零碎的东西,感到越画要画的东西越多。在画的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借鉴了许多。这幅画总体比较光滑,只是在背景的下半部分用油画刀堆积了不少颜料,目的是为了画面的表现不趋于单调。                 3月5日
  一幅画的构图、色彩、情调、气势一起涌来,整个画面须统一在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形式结构中。看一眼画一笔,以为只要局部画完了,整体也就“成功”了,结果多为杂乱无章,“仅毛而失貌”而告终。为使画面取得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效果,必须始终有一个整体观念,即:整体观察、整体认识、整体表现。
  每一种颜色从色管里挤出来时都有自己特定的色彩、明暗层次,以及浓度。尽量不要搞混了。                   3月10日
 
  一种物体的色彩常常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光源、照射距离、照射角度、环境条件及观看者的视力条件,心理条件等。从“无知”到“有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96年3月18日
 
  开始实习了,再也不可能一有时间就往画室跑。少了那制造梦想的环境,不由想起自己几年来平平走过,几分伤感。(5月8日)三年前,背着行囊,怀着憧憬,跨进学校大门,面容掩饰不了表露出来的新奇与喜悦。立志不白度过三年,认真地学好专业和文化。五日的军训并没有动摇我的信念,这几日的苦头不足以改变我,怕的是日久安逸的生活和传入耳朵的消极言语。
  第一次进画室的感受永远被留在日记本里,向往的时刻真正到来时并没有注意,留下的却是今天的回味。在班主任一句“对你们有信心”的鼓舞下,我们开始了漫漫的美术专业学习,至今我还记得那第一张素描挂在静物台旁的情形。
  静物、石膏像占据了一年级的素描课绝大部分时间,现在想起来这一年的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理解的层次与学画时差不多。环境是良好的,画室的气氛一直很浓,到画石膏胸像、张行视察时画室的氛围达到了最高峰。在影集里还可以看到那已经过去而又辉煌的几张影子。那时虽然钻研的少,但作画的兴趣倒是挺浓的,超过了那以前的所有时间。画了不少石膏像,《莫里哀》习作不同角度的就有五六张之多,记得的还有《摩西》、《浴中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战神》、《琴女》……可惜的是这些习作都被交给老师一去不复返了,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素描头像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年级上学期原打算主攻头像,因为要参加市里的素描比赛,停下了所有专业课,去画一年级上学期已经结束了的静物。我用心去画而达不到好的效果,这使我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惯法,可谓一大转折。我画了十余张静物,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在这儿有两个美术班精选出来的高手,我看到了许多种风格,为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跨出了第一步。在那里画有所思有所想。
  二年级上学期除了素描还开了色彩,写生的第一幅色彩静物,色彩老师说了一句“这张画不错”对我以后的风格和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开始学画时我比较喜欢画素描而不爱画色彩的,至此以后我爱画色彩了,并且大笔造型。(5月9日)
  自从我班与二班合用一个画室,条件每况俞下,去画室的习惯慢慢淡化。一片狼藉,我班同学偶尔清理一下,但也维持不了几天。这是学习生活中最灰暗的一段时期。
  下学期,素描课结束,色彩占了主要专业课时,由班主任带课。由于作业数量的增多或氛围的影响,我开始对色彩规律进行尝试性的研究、总结。那时画的几张色彩神紧而笔放。徐老师一次在画室画油画静物,我在他后面看了几天,对我的影响极大。“色调”是我那时神往的,吸引我的是它无穷的变化和统一的联系。色彩风景,那时并没有找到其关键,只是随众外出几次写生,不得要领,现在想来做某件事之前,必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要走多少弯路呀!
  二年级就这样沉沉的过来,学到什么、失去什么还没有来得及去想就跨入了三年级。(5月10日)色彩头像,在临摹中开始,一周又一周的临摹,色彩组的同学都画厌了,从第三周才开始人像写生。可能是素描头像画得太少的原因吧,色彩头像无从下手,一遍又一遍的涂改成了基本的作画方法,最终的效果自然不佳。班上整体都是如此,一日我决定,改变这种局面,色一块一块地上去,自以为是时,老师却批评了我。这对我的打击很大,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色彩头像攻克,那周开始我一有时间就去画室临摹头像。(5月22日)临摹了几十张,进步总归是有的,事半功倍的窍门是什么呢?那时美一开始素描静物写生,我常过去看看,有些同学的画的确不错。替他们改画,说实话我水平是否能达得到,自己也不十分清楚。总之我尽已所能,同时也理顺些模糊的概念,也从他们那学到许多。画是画了不少,期中考试,满怀信心的交上了我的色彩考卷,自信能与高手抗衡,结果对我的打击,几乎使我站不起来,那几日可谓心灰意冷,七十几分如果加到某项文化成绩中,我可能会感到满足,但这是我花了很大力气苦苦追求的色彩,我不知道为它想了多少。(5月29日)经过这一次打击,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色彩无穷尽的关系,又何必麻木自大呢?想来那一张色彩也许是背景末画,造成不完整感而得了低分,就算是给我一次清醒的机会吧。
  从那之后,我又开始常去画室,二班同学留在地上的废画,我在上面涂改归为己有,这样的练习我也维持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一学期下来,期末考试,写生色彩半身头像,四开纸上涂颜色,离交卷时间还很长,我已经完成了,监考老师说我画得不错,心里挺乐,但想到期中遭遇又不怎么得意了。
  美三下学期,由于时间关系,调成国画班的计划落空了,我们继续学习色彩。在家准备了三个画框,过了几个星期,才带到学校原以为没有时间搞油画了。程磊、夏俊在“WC沙龙”搞他们的油画,在那儿我也占了一席之地,条件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那儿架起了空中楼阁,同时也练得一手爬高的本领。我的画框放在里面,其实也没有真正动手,只有几次练笔。 在薛佃刚留下的油画上涂了一个风景。张涛请我画一幅画,由于未进入状态或其他种种原因未成功,但在后来了却他的心愿。
  二班有了他们自己的画室,自然我们的画室回到了手中,一切画具都撤出了“沙龙”摆到画室。某种失去的感觉终于找回,望着画室满满的画框不由心动。那一段时期,是我在感到最快乐的日子,随时都可以在画室找到我,就是不画画我也喜欢呆在那儿,在里面空坐着发愣,也别有一番情趣,四周墙壁布满了油画。记得美一下学期认识了薛佃刚,他带着我和程磊、董春华在外面租了一小房间,在墙上贴满素描。在那儿时常画到十二点多,然后两三人挤在一张小床上,屋漏被雨淋的往事永远会记得。这样的体会,事过两年又重新在我们的画室感觉到了。
  对色彩的研究,要说从美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我与薛虎组成的“研究协会”常常在一起谈论色彩规律,每一次进步都要总结,也留下了可贵的虽看来不成熟的笔记,也就是从那时确定了我的作画风格。
  美三上学期的写生,那一次山东之行,使我溶入自然与历史文明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泰山其压顶之势、雄伟之姿,夜里登山虽不见全部,但一点点感觉到了。沂蒙老区的朴朴民风、连绵不断的山坡、清清细水、赶集的乡民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曲阜数千年的文明展现眼前时,我已经完全感染了。碑文如林,置身其中给我一次次震撼。(8月26日)
  漫漫三年,短短过来,留下了许多我说不清的事儿,解决不掉的情感。实习时想写的,到今天毕业两个月了也写不完,多少往事上心头,一幕幕如在眼前。勤学苦练还要加上持之以恒,这就是我今后要走的路……(8月27日)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步行至离蒋营镇数里之遥的荡围。沿途的风景虽不及沂蒙,但却有不少令我心动的景象。绿树环绕着傍水人家,几缕炊烟升起,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透过几株高高的杨树,远处是广博的空间,似乎只剩下天空中的白云、地面上的绿木。柳树茂密的林荫道,互相穿插的布局,似乎被特意安排,风吹树叶“沙沙”声,伴着几声鸟鸣,别有一番情趣。站在高高的荡围向西远眺,远处蒙蒙不见边际,好像只有芦苇与水。时近深秋,苇叶发黄,不见了飞扬的芦花,空中远远地看到成群的候迁小鸟。一条小河挡着入荡的去路,围下虽有几条木制的小舟,但非我能驾驭。也只能见几只白鹅信游在远处的芦苇之间而兴叹了。                96年11月22日
  多买一些油画纸,多画一些小色稿。随心所欲涂一些画,用涂水粉的方法也好,想到那儿涂到那儿也好,借着无所顾忌的心情去表现无拘无束的画面,这样的试探定有好处。将我想到的学到的全部投入到画面之中,也许这个碰到的效果,是一种新的表现技法。呈现在面前必将是去雕饰的效果,真正是属于我的真实,也是检验艺术实践的成绩和探索新的表现思路的方法。在激情中必然出现顿悟,使得自身所有发挥到极至。                  96年12月4日  
  《冷月》从开始的第一笔我就没有了该如何将它结束的胆量,唯一支撑着我的是麻木。开始的激情与后期的苦闷是如此的反差。尽我目前所有的能力按“不正统”的步骤,即“逐个完成法”那究竟能画出个什么样儿来呢?也许会得到一个好结果吧!
  要想将一幅画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那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从构图到色彩再有某种思想,不要画画算了。也许要求是高,但允许慢慢达到。                     12月23日  
   色彩在近几年的摸索中,知道了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的重要性,明白了互补色的一般作用,冷暖色的协调,以及空间塑造的一些基本方法。强调色彩就是色与色并置产生新的色感,那种从感觉上找来的色彩,才能称之为“色彩”。结构之重要无可非议,结构是什么还没有搞清楚,便强调要注重结构,就让人不可思议了。结构是什么不好说,我想在色彩画当中,它是要依靠无穷尽的色彩关系来体现的吧!那究竟是“色彩”重要还是“结构”重要呢?对结构理解,就会指导运用色彩正确的对比与协调。对色彩掌握,是“正确表现”提供有力保证。没有结构的色彩,必将是一堆无用的油彩,没有色彩的结构,也一定失去了色彩画的意义。                   12月25日  
   每一种色彩从锡管中挤出来都带有自身的倾向及色彩个性。它们互相调和起来就会呈现出无穷的面目,要想从无尽的色彩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实非易事。以前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一直强调冷暖相背、色彩互补是色彩的生命,忽略了色彩的纯度在画面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物体受光照的部分,色彩纯度是很高的,而背光部分的纯度就不及受光部分了。 关于明度,一定是背光部分低于受光部分。现在看来色彩的正确表现,应该是既要考虑色彩的冷暖,还要考虑到互补不能忘掉的是物体转折时的色彩纯度和明度,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具体的方法怎样,我是这样做的,先画物体的暗部,再画物体的亮部。在画物体前先调好一大块物体固有色。加上一点儿黑颜料去表现物体的暗部,这样物体的固有色得到体现的前提下,降低了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黑色一定要很少,只要能稍微改变色彩就可以了,否则作用是相反的,不是黑色不能用,就要看怎么用了)。擦干净笔用固有色画中间色调,亮部色可以重新用色去表现,待干后,暗部罩上一层透明的与明部冷暖相背、色彩互补的色。高光最后补上,起点睛的作用,最精彩的留到最后去表现。先画暗部再画亮部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深色中和入一点白色,就会显得粉气,而在浅色中和入少量深色反而显得协调,但不能太多否则淡色就会变脏。                 1996年12月26日

作者:季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