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晚上在大川那边喝酒聊天,聊起了在共同爱好的雅博,近来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联想到一件事情,就是在这网络时代,人的寂寞与虚无。
梁文道谈过人们读书的寂寞与虚无,纸质媒介,比之与口述文化传播,本身就少了一种真实性,所以之前人们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是效率的需要,改变了传播方式,在纸质媒介普及之前,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就是虽然有了纸质的书本,但人们的阅读方式,还有一个很长的时间,人们更愿意去听一个读书人的朗读,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屋内看书。文字本身是语言的记录,相比与语言本身,它只能是一个相对生硬的外壳。
我相信,就算是在网上吵骂得沸反盈天的网友,真要是见了面,坐下来好好聊聊,事情原本就不可能那么严重了,用语言的外壳交流,本已失真,何况现在网络时代,人们坐在电脑前一打就是一大篇,面对的是同样生硬的语言外壳,越发的不靠谱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和大多数朋友们一样,为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文字而自豪。而西方不少文明,在同时期还靠口述文化来传播文明的火种。其实近来我是改变了一点点想法,似乎更有可能,我们的文明更早的外壳化了,核心早就面目全非。这也似乎解释了我之前一直有的一种感觉,为什么我们的典藉里一查,什么都有,就是现实里形不成实际的力量与改变,人家一打就把我们打得晕头转向。
如是我见的,打不过如是我闻的了,到底谁更有力量?网络聊天,热火朝天,一但见面,可能是见光死,文人意气,独立书斋,狂得跟什么一样,一旦让他去做点现实中的事情,才发现他自己根本没有力气,只能在那里骂人,或者干脆隐退了之。好人干不过坏人,还没有对奕的勇气,动不动就是,不和你们玩了,老子归隐。这大约都是长期活在虚无中所致。要面对现实,真的不能怕常在河边走湿了鞋的。
一般来说,我用网络,可以聊系人,但有正规的事情,还是会说一句,有事我们当面再聊。如果指着什么事都在网上办成,那么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打的是简化字,本身是更失真的外壳,根本不能代表我的真实心境,会引起很多的误会。比方说,我跟某某打照呼,说某某先生,你好!后面就是加多少个感叹号,也不能表达我当面说话时即时的语气和心境。更何况还要说很多其他事情呢?好多事要表达你的态度的,你不当面说清了,发信息,或网上留言,总是很容易出事情的。有时候,电话里我都不愿意多说,总会加一句,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具体的事情,我们见了面再商议。因为打电话,也极易受到打扰,就是不能看见对方的环境,也不知道对方的即时的心情,好多事情你想得再好也没有用。总不如当面看情况再作处理。事情会顺得多的。
所以,也要劝劝大家,其实网上交流,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少参与一些没有感性的争吵,我说的这种感性,是真实的感性。真实的感性,有可能比文字字面上的理性还重要。如果一味的指着在网上实现所有,那么他一定是虚无的,要看画也一样,拍得再好的照片也是照片,和原作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有可能,还是尽量多看原作,多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作者:laoxu168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