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金石镂勒,楷书、白文印
.
神化、神秘化、不可知论,是人类面对思维中困难问题时的一种方便解决思路,有着与人类历史一样长的使用经验。与科学观不同的地方,在于科学观承认未知与自己所知的有限,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则不承认自己所知有限,认为自己无知的就是所有人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或者创造一个超出所有人认知的概念或神灵,倒头一拜就算完事。
艺术与美的问题中充满了感性、情绪、个性化的因素,本身就自带了莫测变幻的属性,再加上一知半解的唯心主义思路,整个认知就极容易被带偏,最终走入神秘的不可知而难以自拔。
用科学的观念与手段来研究艺术与美,就不能纠缠于感性与情绪化的因素,而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分清事实与幻象,理清根源与脉络,实事求是地承认知道和不知道的共存,以已知为基础向未知探索。
.
.
.
不单是艺术与美中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哲学与科学研究中、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同样存在的常见情况。作为认知历史不过数千年的人类,面对以万亿年为单位的宇宙,有太多东西还没有掌握与不可言说了。
常用汉字不过数千个,常用英语单词也不过十数万个,与浩如烟海的宇宙世界相比不值一提。不知道、说不出是正常的现象,认为自己或某人、某神无所不知,只是无知愚氓的迷信,神棍诈骗的幌子罢了。
因此,也就不必因为在任何哲学、美学、艺术中遇到了不可言说的东西,就觉得立马有了什么神性的光环,就要去歌唱膜拜跪伏,不敢再去做科学的分析解剖。
.
.
.
古代艺术品所能唤起的艺术共鸣,如同历史的遗迹、哲学与科学的初级定理一样,拥有持久的价值与魅力。这种共鸣、价值与魅力,并不是因为那些天才、伟人、大师的魅力所致,也不是因为他们的高尚道德、圣贤名声所致,而是客观世界规律恒定不变的结果,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超越时空、超越古今、凝冻时空的光辉神迹。
数千年前的人类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遵守相同的哲学与物理法则,有着同样的感官思维基础。古人发现的规律,自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失去效力或变得不再正确。浅显如一加一等于二,绝不会因为科技发达而变得与远古时代有什么不同,我们仍然要遵循这些法则。
从人类诞生至今人类的脑容量与思维能力并没有质的变化,古人的聪明程度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差,相信其中有许多人还会高于现代的平均水平。这是我们能够从古代艺术作品中获得共鸣,也是我们现在仍然能够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取知识的原因,并没有什么神奇与神秘的。
.
.
.
所谓作家、艺术家走在思想家、理论家的前面,其实大部分不过是作家、艺术家闷头打猪草,却将自己不认识的兔子一把薅了进来还不自知,实在没有多少值得炫耀与自夸的地方。
艺术家将社会现象、经历、感情作为作品的内容、精神进行表现,其中自然会遇到社会变化中的新事物、新思想。有主动认知到新事物、新思想,去积极表现、倡导,如近代左翼作家联盟,自然是艺术家中的楷模与英雄。更多却是自己认知不到,只是在搜索新奇时不自觉记录下来,甚至还鄙夷哀叹的,也是人之常情。
艺术并不会天然就具有了领先思想与理论发展的能力,艺术家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才是艺术与艺术创作能否具备积极领先价值的决定因素。
.
.
.
广义的艺术本身就依存于现实实践目的,狭义的艺术以美感为价值目标,但美感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以不同的形式、内容、精神为美感的存在和感知基础,这些形式、内容、精神,自然包含和反映出不同艺术家的见识、认知、感情、思想等。
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精神,可以是善的、可以是真的、可以是娱乐的、可以是搞笑的、可以是爽文、可以是肥皂剧,这完全取决与艺术家的个人选择,或许是遵循个人理想、认知,或许是迫于稿费、甲方爸爸,甚至可能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其中,自然也会有人追寻诸如“人是值得活着的”崇高目标,但这是个别艺术家的个人选择,并不是所有艺术作品天然具备的属性或目标,不能作为所有艺术欣赏与审美的标准。更何况主观的选择并不就意味着一定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有着崇高理想的孩子,永远多于真正做出崇高贡献的英雄。
.
.
.
.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唐·李商隐
.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